作者: 張志甫
三幕劇。作者蘇叔陽。發表于《收獲》1980年第3期。該劇通過描寫北京一個普通居民大院的工人、干部、教師、醫生和家庭婦女各色人等在1976、1977、1978年的國慶節所發生的悲喜故事,真實而又生動地再現了我國粉碎“四人幫”前后三年間復雜的社會現實和這一時期人們各自不同的甘苦、思索與希望,各自不同的思想、道德與命運,展示出一幅色彩鮮明的北京現代生活風俗畫。第一幕的主要內容是寫“四人幫”垮臺前夕,沉悶的空氣籠罩在大院中人的心頭,不見節日的歡樂,唯有趁“文革”動亂而當上某廠車間主任的洪人杰仍自以為得意,吵吵嚷嚷,趾高氣揚;青年工人錢國良卻因為散發揭露“四人幫”罪行的傳單不幸被捕入獄,善良的李秀姑娘與他的愛情也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中年知識分子教師賈川因為用大提琴演奏樂曲而受到洪人杰的無理斥責,繼而又遭學生搶劫。第二幕主要寫的是在粉碎“四人幫”后的第一個國慶節,各項工作和人們的生活已經走上了正常軌道。某廠黨委書記兼廠長李振民已回到領導崗位,這使洪人杰很擔心其車間主任的地位,便將苦悶與擔心變成怒火撒在鄰居身上。通過小杜與洪人杰的交談,說明新時期開始,許多人頭腦中的極“左”思想亟待清除;錢國良被保釋回家,李秀向他表白了堅貞的愛情;賈川與吳萍的愛情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第三幕的故事發生在粉碎“四人幫”之后的第二個國慶節,洪人杰雖在鄰里之間不得人心,卻官運亨通,當上了市局供銷處組長,在原料問題上故意刁難李振民;賈川與吳萍喜結良緣;李振民之子李樺與其女友的愛情也有了眉目;李振民的愛人周靜的冤案平反,平安回家,李振民由想向洪人杰求情而轉為向上級寫信上告,全劇結束。全劇以洪人杰與大院鄰居間的矛盾沖突為主線,穿插著錢國良與李秀、賈川與吳萍的愛情描寫和其它平凡而有趣的故事,全方位、全角度地反映了這個大院居民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理想追求,反映了“四人幫”的高壓政策給普通人帶來的心靈痛苦與傷痕,以及新時期改革所遇到的巨大阻力,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想往。該劇在藝術上采用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悲劇與喜劇相結合,抒情與寫實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如賈川與趙春關于星星的對話便具有浪漫主義的抒情色彩,表達了他們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洪人杰是一個喜劇性人物,而洪欣的墮落便具有了悲劇意義。劇作中運用了如對比、象征、暗示、巧合、襯托等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段,采用多條線索并行的方法,勾畫出一幅精彩的北京現代生活風俗畫。人物形象豐滿、真實,語言生動形象。該劇首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搬上舞臺,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在文藝界引起強烈反響。
上一篇:周魯俠《工作著是美麗的》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巫山神女》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