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郎偉
小說集。作者何立偉。作家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這本小說集被列入該社出版的“文學新星叢書”。集中收有中、短篇小說共二十篇。這些小說按其描寫對象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而這兩大類作品在藝術表現上也呈現著明顯的差異性。一類是最能體現何立偉風格的作品。這類作品多以充滿小鎮風情的往事和鄉土舊聞作為描寫對象,藝術上精致、空靈。重感覺、重意境,追求一種朦朧淡雅的詩的韻味。老作家汪曾祺以為何立偉的此類小說可做“晚唐絕句”讀。《小城無故事》是這類作品中寫得相當出色的一篇。這篇作品寫平淡古樸的小城生活。這小鎮有癲子女人的不幸以及吳婆婆、蕭七羅鍋之類的辛勤。同時這封閉的、有著“古銅色”(汪曾祺語)生活的小鎮卻分明洋溢一種莊嚴而神圣的人的溫情。那吳婆婆的荷葉粑粑與蕭七羅鍋的蔥花米豆腐因為有了溫馨的柔情的奉獻和莊嚴的拒絕而變得令人景仰和神往。在這部作品中,城市人被視為一種貿然的闖入者,他們自以為是的看客心理給小城帶來不快也帶來疑懼。他們理所當然地被拒絕和回避。在這里,有著作者對古樸的捍衛,也多少有點“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感傷。集中有好幾篇采用童年視角來講述故事的小說,如《石匠留下的歌》、《好清好清的杉木河》、《白色鳥》。一寫一個沉默得如同一座大山的石匠的忽來忽去;一寫“狗崽”去看賽龍舟;《白色鳥》則寫一對少年的嬉戲。由于作者描寫的是兒童眼中的成人世界,是一種少年的懵懂與迷惑。所以這幾篇作品普遍流蕩著清新與愉悅,是一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心靈折光。于是它們便給人一種綿長的、撩人心緒的回味。自然,往事與回憶并不都是甜美、溫馨的“散文詩”,《好清好清的杉木河》里有“多嘴舌”漢子的夢的失落;《白色鳥》中也有批判會鑼聲對美麗安祥的“白色鳥”的驚擾。何立偉筆下有一組鄉土舊聞小說似乎就布滿凄苦與哀婉,這就是《淘金人》、《荷燈》、《山雨》、《雪霽》等。這些過去的故事仿佛有幾分古老,然而因為它們婉轉多致地寫出了過去的情與愛、生與死,所以它依然能打動我們,誘惑我們。《小城無故事》小說集中還有另一類以現實生活作為描寫對象的作品。如果說《滋味》、《搬家》、《一夕三逝》還多少蘊藏著一點詩味,那么,《小站》、《這些那些》、《蒼狗》、《花非花》則是冷眼下的蒼生與人世。這幾篇小說藝術上偏重寫實,風格也趨于冷峻凝重。這些故事里的小院,小街與學校依然封閉,卻已消失了古樸與淳厚。《小城無故事》中的人的溫情已煙消火滅,到處上演的倒是猥瑣與粗鄙。歷史的陰影并未消散,商品經濟的大潮洶涌澎湃。白云蒼狗,人世滄桑。人的命運升降浮沉,生活波瀾起伏,精采紛呈。何立偉無論寫“大腦殼”還是寫小市民,均相當傳神,入木三分。《這些那些》一篇還頗有魯迅式的諷刺與幽默,這似乎表明著一種富于成效的進取。收在《小城無故事》中的二十篇小說均是何立偉八十年代前期和中期的創作。除個別篇目,藝術水準都相當高,發表后頗受好評,有評論者認為何立偉與汪曾祺等人的創作共同構成八十年代的“寫意派”小說。但《這些那些》、《蒼狗》、《花非花》卻向讀者顯示著別一樣筆墨,這或許是一次新的藝術疆域的征服。
上一篇:尹昌龍《小城之戀》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李曉曄《小城春秋》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