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情書·為衡山侯與婦書》注釋與鑒賞
南朝梁·何遜
昔人遨游洛汭②,會遇陽臺③,神仙仿佛,有如今別④。帳前微笑,涉想猶存⑤;而幄里余香⑥,從風且歇。掩屏為疾⑦,引領成勞⑧。鏡想分鸞⑨,琴悲《別鶴》⑩。心如膏火,獨夜自煎⑪;思等流波⑫,終朝不息。始知萋萋萱草⑬,忘憂之言不實;團團輕扇⑭,合歡之用為虛。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⑮,不足為喻。聊陳往翰,寧寫款懷⑯。遲枉瓊瑤⑰,慰其杼軸⑱。
[注釋]① 衡山侯: 蕭恭,字敬范,建安王偉之子。② 洛汭(ruì): 洛水彎曲處。曹植有《洛神賦》,寫洛神甚美。③ 陽臺: 宋玉《高唐賦序》云: 楚王與巫山神女相會,神女說她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總離不開陽臺。④ “神仙仿佛”二句: 將其妻比為洛神與巫山神女,離別之后,只能寄情于遐想之中。⑤ 涉想: 設想,想象。⑥ 幄: 帷帳。⑦ 掩屏為疾: 意思是臥床成疾。屏: 臥床前的屏風。⑧ 引領: 伸頸遠望,喻盼望殷切。⑨ 鏡想分鸞: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載: 一鸞鳥被捉,三年不鳴,于鏡中自顧身影后,哀鳴而死。此謂見鏡就想到與其妻的分別。⑩ 《別鶴》: 樂府琴曲名。相傳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命其休妻改娶。牧子悲傷作歌:“將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攬衣不寢食忘餐!”后人為之譜曲,名《別鶴操》,比喻夫妻分離。⑪ “心如膏火”二句: 喻相思之苦。膏: 燈油,點著后卻煎熬自己。《莊子·人間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⑫ 思等流波: 思念之情如流水不絕。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思若流波,怛兮在心。”⑬ 萋萋: 草盛貌。萱草: 又名忘憂草。⑭ 團團輕扇: 即團扇,一種圓形扇子。班婕妤《怨詩》:“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⑮ 一日三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⑯ 寧: 豈。款懷: 猶款曲、衷情。⑰ 遲: 等待。瓊瑤: 美玉。這里指復信。⑱ 杼軸: 比喻作文時的組織、思考。此處用以比喻思念。
[作者]何遜(?—518),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南朝梁詩人。曾任安成王參軍事,兼尚書水部郎等職,世稱何水部,后為廬陵王記室。青年時即以文學著稱,深為當時名流范云、沈約激賞。寫詩長于寫景與煉字,杜甫詩歌在藝術形式方面曾受其影響。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
[鑒賞]梁代文人,喜作艷筆。替別人寫情書,亦成一時流行之風氣,不少著名文人均預此等風流雅事。何遜這封替衡山侯寫的書信,亦顯情韻并茂,意致纏綿,讀之頓令人感到清麗疏雋,風致宕逸。訴別離之情,則有“帳前微笑,涉想猶存”、“神仙仿佛,有如今別”之句;言思念之苦,則有“心如膏火,獨夜自煎”、“掩屏為疾,引領成勞”、“一日三秋,不足為喻”等語。詞句如揮珠撒玉,落處生輝;音韻如空谷鳴琴,余音不絕;情意如江海流波,綿綿不息。前人曾稱這封信為“婉孌極艷”的“香奩絕作”,誠如是也。一千余年前古人的情書,比之現代文人徐志摩給陸小曼信中的狂熱,郁達夫致王映霞書中的真摯,梁實秋給韓菁清情書中的急切與體貼,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堪稱癡男怨女情迷之作的典范!
上一篇:《書信鑒賞·情書·為王寬與婦義安主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收藏手記·瓷器銅器篇·買家卻比賣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