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友書·與曹公論盛孝章書》注釋與鑒賞
漢·孔融
歲月不居①,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滿②,融又過二,海內知識③,零落殆盡④,惟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孫氏⑤,妻孥湮沒⑥,單孑獨立⑦,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⑧。《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⑨。”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譚士,依以揚聲⑩,而身不免于幽執⑪,命不期于旦夕⑫。是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⑬,而朱穆所以絕交也⑭。公誠能馳一介之使⑮,加咫尺之書⑯,則孝章可致⑰,友道可弘也⑱。
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平孝章⑲。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稱嘆⑳。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以招絕足也㉑。惟公匡復漢室㉒,宗社將絕㉓,又能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㉔?昭王筑臺以尊郭隗㉕,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㉖,劇辛自趙往㉗,鄒衍自齊往㉘。向使郭隗倒縣而王不解㉙,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有云者,欲公崇篤斯義也,因表不悉㉚。
[注釋]① 居: 停留。② 公為始滿: 言曹操的年齡始滿五十歲。③ 知識: 相知相識的人。④ 零落: 指死亡。⑤ 孫氏: 指孫策。⑥ 妻孥(nú): 妻和兒女。湮(yān)沒: 喪亡。⑦ 單孑(jié): 孤獨無援。⑧ 永年: 長壽。⑨ “《春秋傳》曰”四句: 暗示曹操應像齊桓公一樣以拯救弱小者為己任,拯救盛孝章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⑩ 譚: 通談。依以揚聲: 依靠盛孝章來傳揚他們的名聲。⑪ 幽執(zhí): 被囚禁。 ⑫ 命不期于旦夕: 性命危在旦夕。⑬ 論損益之友: 孔子曾經說過“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的話。⑭ 朱穆: 字公叔,東漢后期人。他對當時世風澆薄很有感慨,著《絕交論》以譏交友之道。⑮ 一介之使: 一個使者。⑯ 咫尺之書: 簡短的信。⑰ 致: 招致。⑱ 弘: 弘揚。⑲ 平: 通“評”。⑳ 九牧: 九州。㉑ “燕君”三句: 燕昭王用五百金買駿馬的枯骨,不是想用來在道路上馳騁,而是想用來招致天下的駿馬。市: 買。絕足: 指駿馬。㉒ 匡復: 匡正恢復。㉓ 宗社: 宗廟社稷,代指國家。㉔ “珠玉”三句: 珠玉沒有足而自己到來,是因為人們喜歡它,何況賢者是有足的呢?脛: 小腿,代指足。㉕ “昭王”句: 昭王聞郭隗之言,于是為隗筑宮而師事之。又相傳昭王于易水東南筑黃金臺,置千金于臺,延聘天下賢士。㉖ 樂毅: 本為魏人,仕燕昭王,拜上將軍。為燕伐齊,下七十余城,封昌國君。㉗ 劇辛: 戰國時人,有賢才,與樂毅等仕燕。破齊之計,其功居多。㉘ 鄒衍: 齊國人,陰陽家,主張大九州說。燕昭王師事之。㉙ 倒縣: 比喻處境困苦危急。縣: 通懸。㉚ 不悉: 不盡。
[作者]孔融(153—208),字文舉。魯(今山東曲阜)人。為孔子二十世孫。獻帝時為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后入朝,官至太中大夫。好交士,善文章,與王粲等并稱建安七子。性剛直,自恃高門世族,對曹操多所非議,后為操所殺。明人輯有《孔北海集》,清嚴可均《全后漢文》輯有《孔融遺文》一卷。
[鑒賞]東漢末年,孫策平定東吳、會稽一帶。盛憲,字孝章,為當地名士,才高招忌,不為孫氏所容。孔融素與孝章友善,懼其遭禍,故作此書請曹操相助。這是一封求人之信,卻不露一求字。雖字字均為救孝章而發,而事事卻全似從曹公利益著想,可謂高妙之極。所舉春秋霸主桓公舊事,昭王筑臺尊郭隗名典,均與曹操內心所愿一拍即合,不容曹公不馳使持詔命往救盛憲。文章結構緊湊,不枝不蔓,文詞儒雅且落落大方。清代浦起龍曾評說:“一副愛士愛交熱腸,筆墨外神韻拂拂,北海曠代逸才也。”惜曹公詔命未到,盛孝章已為孫權所害。然這封書信卻得以傳燈不絕。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徐蔚南》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朱元思書》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