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奧·亨利《等著的轎車》全文|賞析|讀后感
〔美〕奧·亨利
黃昏來臨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來到小公園的那個安靜的角落,坐在一張長椅子上開始讀書。她的臉看起來很秀氣,那件灰色衣卻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這個時候來到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個小伙子知道這些情況。
這個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這時,姑娘手中的書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順勢揀起書,有禮貌地遞了過去,隨便地講了幾句關于天氣的寒暄話,就靜靜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簡樸的衣著,一張并不引人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臉。
“如果你愿意,就請坐吧。”她深沉的低音說,“光線太暗了,無法看書,我現(xiàn)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嗎?”他說,“你是我一生中見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見到你了。”
“不論你是誰,”姑娘冷冰冰地說,“你得記住,我是一位小姐。”
“實在冒昧,”小伙子說,“都是我的不是。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園里有這么多姑娘,你也知道——當然,你不知道,但是……”
“換個話題談談吧。當然,我知道了。講講這些來往的游客吧,他們去哪兒?為什么那么匆忙?他們感到幸福嗎?”
小伙子一時還沒搞清,自己究竟應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我到這里來坐的目的,只是因為我能接近這么眾多的游客。我跟你講話,是因為我想找一個天性善良的人,一個沒有銅臭,不是唯錢是圖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厭惡錢啊——錢,錢,錢!我討厭我周圍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歡自得其樂,看不上珍珠寶石,也懶得游山玩水。”
“我可總是這么認為,”小伙子說,“錢是個好東西。”
“當你有了成百萬塊錢,你就可以兜風、看戲、跳舞、赴宴。可我對這一切膩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著姑娘。
他說:“我可很喜歡研究和探聽富人們的生活。”
“有時候,”姑娘繼續(xù)說,“我想,如果我要戀愛的話,就要愛一個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職業(yè)是什么?”
“我只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這個世界上出人頭地。你剛才說的當真是這個意思:你會愛上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當然啦!”她回答。
“我在飯店工作。”小伙子說。姑娘心里一驚,問道:“該不會是個跑堂的吧?”
“我就是這個飯店的出納員,你看見那里耀眼的有‘飯店’兩字的霓虹燈招牌了嗎?”
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問:“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離上班時間還有一小時呢! 我能再見到你嗎?”
“不知道,也許可以。我得馬上走了。唔,今晚我要去赴宴,還有一個音樂會呢。你進來時,可能看到公園門口有一輛白色小轎車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總是坐這輛車來的,司機正在等我呢,再見!”
“現(xiàn)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說,“這公園里壞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小轎車?”
“你還是在長凳上再坐十分鐘再走吧。”說完,姑娘就朝著公園大門走去。小伙子盯著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后面。
姑娘走到公園大門口,轉過頭看了一眼那輛小轎車,就走了過去。她橫穿馬路,走進那個有耀眼的“飯店”兩字的霓虹燈招牌的飯店。店里的出納柜臺上一個紅頭發(fā)姑娘看見她來了,就離開了座位,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紅頭發(fā)姑娘的工作。
小伙子把手插進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著。然后,他走近那輛轎車,鉆了進去,對司機說:“去夜總會,亨利。”
(徐赳赳 劉夢 譯)
選自《三月》1983年第1期
【賞析】 這是一篇灰色調的小說。時間是昏暗的黃昏,女主人公的衣著也是灰色的。當然,構成作品灰色基調的內在主體內容,是隱匿在耀眼的霓虹燈背后被社會扭曲了的人的畸形心理的灰暗。小說的情節(jié)帶有喜劇色彩,然而所表現(xiàn)的實質內容,則是人的悲劇,人的心靈的悲劇!
小說中的姑娘是作品中主要人物。對姑娘的塑造,作者力求從“人本身去尋找人”,即通過人物自身言行的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全篇由傳神的人物語言及簡潔的描敘交織而成。“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總是在“黃昏”時分來到公園的一個“安靜的角落”,“開始讀書”,日復一日。這種略帶反常的黃昏讀書行為的描述,不僅色調暗淡,協(xié)調全篇,而且為下文展開人物對話、表現(xiàn)姑娘灰暗心理作了準備。姑娘的臉“很秀氣”,姑娘的“心”呢?讀者首先從姑娘“深沉的低音”、“冷冰冰” 的語調中看到了一張秀氣的、然而卻是冷冰冰的面孔,感到了她的一顆對生活失去了青年人應有的熱情的冷冰冰的心!這種描敘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幾乎無須描寫外貌,只要以語氣、聲音,就不獨將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體表示著。” 姑娘與小伙子的對話構成小說的主體部分,也是姑娘內在心理的自我表現(xiàn)。先是姑娘對自己“小姐”身份的強調。當小伙子恭維她為“最漂亮的姑娘”時,姑娘雖有某種滿足,但仍毫不含糊地當即糾正:“我是一位小姐。”話說得十分明白。足見在姑娘心目中,對自己身份的重視,遠遠超過對自己外貌恭維的喜愛。接著是“小姐”對自己絕對富有的夸飾:“我看不上珍珠寶石,也懶得游山玩水”,對“兜風、看戲、跳舞、赴宴”這種 “有了成百萬塊錢”的闊佬生活,“膩透了!”這番話充分表現(xiàn)出“小姐”的清高、富有和傲視一切。這里一個“懶”字,一個“膩”字,富于情態(tài),生動傳神。“看到這樣的語言,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人。”再次是姑娘對自己馬上要去“赴宴”,參加“音樂會”的強調,為人物性格特征的刻劃、內在心理的揭示又涂了幾筆濃重的色彩。姑娘以語言為顏料,精心粉飾自己身份的高貴、家產的富有、 生活的風流, 突出而強烈地表現(xiàn)出她內在心理的一個側面:虛假、偽飾、變態(tài)。姑娘來公園“想找一個天性善良的人,一個沒有銅臭,不是唯錢是圖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厭惡錢啊——錢、錢、錢!”這幾句話,飽含發(fā)自心田的情感,表現(xiàn)出姑娘內在心理善良、真實的另一側面。作品以含蓄、深沉的精致筆觸,真切而深刻地表明: 盡管姑娘極力將自已裝扮得高貴和富有,但是,姑娘對于金錢、對于散發(fā)銅臭味的人的厭惡,實在不是一個腰纏萬貫的闊小姐“膩透”金錢的結果,卻是一個沒有地位、沒有金錢而生活在金錢主宰一切的社會之中,被金錢壓迫、欺辱以致扭曲心靈的人發(fā)自內心的對于金錢、銅臭的深惡痛絕! 姑娘隱藏其真相,張揚其偽飾,正是姑娘的悲劇所在! 同時也展露出一種社會性的深刻悲劇。喜劇性的外在構架,悲劇性的內在實質,交相融合,以特有的情趣,留給人們深沉的思索。這大概可以算是這篇小說藝術創(chuàng)造的一種成功吧。
(任冠之)
上一篇:《第二次出嫁》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箏波》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