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馬克·吐溫《新型的農村副業(yè)》全文|賞析|讀后感
〔美〕馬克·吐溫
“嘟,嘟,嘟——嘟!”
開汽車的人謹慎地以每小時二十公里的速度,沿著農村公路行駛著,注意那些靠路邊的農舍,他放慢速度,響了三次喇叭。立刻一陣蜂擁,有幾百只母雞從門口跑出來,它們跟在鴨子后面,剛巧來到汽車路上。趕快急剎車,但已經來不及了,車子滑過去,無法停住,已經在蜂擁的雞群中沖出一條血路——鴨子停住,又逃回去了,軋死了幾只母雞。車主人心里很不安,把車開到路邊,然后出了車廂。一個非常憤怒的老人從農舍里跑出來,后面跟著一個傻乎乎的大約十四歲的少年。老人看到這個情景:兩只雞死了躺在路上,還有一只雞軋壞了翅膀躺在塵埃里。
“一個人該這樣子闖過別人門口嗎?”他吼道。他穿過馬路,拾起那只被軋壞翅膀的雞,氣沖沖地一把擰斷了它的脖子,然后轉身沖著那個謀殺者,好像要再找?guī)讉€脖子來擰斷似的。
“為什么你不鳴響喇叭?”他質問。
“我做了,”車主人低聲地說,“響了三次?!?br>
老人回過頭來問傻小子:“你聽到了嗎?”他用憤怒的語氣問道。那個男孩子搖搖頭,好像因為有人竟能壓死了雞還來扯謊,而感到很難過似的。
“我要問你的姓名和地址,”雞主人繼續(xù)說,“到警察局去,我們決不罷休……”
“你聽我說,”車主人說,“這些軋死的雞,我愿意賠償?!?br>
“每只雞不能少于三鎊!”主人宣稱。
“可是一只雞一般價格還不到一鎊?!避囍魅苏f。
農民大發(fā)雷霆:“你自己看看,這是什么樣的雞?”他吼著,“二十里方圓找不到這樣好的雞! 你真交運, 我的妻子不在家, 不然的話,她會告訴你一些情況。我告訴你,這里的雞她只只都叫得出名字來,在倫敦街上。能有這樣好的雞么?”車主人只好被迫說是沒有。
“那么三只雞賠我九鎊,”農民說。
“五鎊吧。”車主人說,看了一下他的表,到家還要行駛幾百里路呢!
最后妥協(xié): 七鎊。
兩分鐘以后,車和它的主人從山那邊消失了。
老人把錢塞進腰包,把死雞交給傻小子:“把這交給女主人,杰克,”他說,“告訴她,我已經等不及要吃飯了,在你吃飯之前,把雞喂一下?!?br>
傻小子進去,不久又出來,一只手拿著一盆谷粒,另一只手是一只舊的汽車喇叭。他把盆子里的谷粒,倒在公路正中央,于是吹響喇叭,又長又響。
母雞跟著鴨子奔涌而出。
(孫善康 譯)
選自《新華日報》1985年6月8日
【賞析】 在自由市場買東西受過騙、吃過虧的人,讀了這篇小說也許會深有感嘆。筆者曾看到過許多騙局,但象馬克·吐溫所描寫的這樣精巧的騙局卻從未見過。
作品中的這位老人的確老辣。其高超的騙局無疑會給他所經營的“新型的農村副業(yè)”帶來勃勃生機。其騙術有兩點最為精妙。其一是以一個決意報復的受害者的面目出現(xiàn),用強大的氣勢嚇倒受騙者,使之俯首遵命。“憤怒”的“質問”,“大發(fā)雷霆”的“吼道”,發(fā)誓“決不罷休”,拉對方“到警察局去”尋找正義的評判……,無非都出于一個動機:要迫使車主人屈服。更令車主人害怕的是:老人竟然“氣沖沖地一把擰斷了”那只正在流血掙扎的雞的脖子,而且旋即又轉向車主人,“好像要再找?guī)讉€脖子來擰斷似的”——當然不是再擰雞脖子而是想擰人脖子! 這是何等的氣勢,何等的粗獷,何等的冷酷,何等的怒不可遏! 老人的音容舉止使車主人感覺到強大的精神壓力,他不得不“低聲地說”,不得不主動要求賠償損失。其二是向對方暗示更壞的結果,虛構出另一種更壞的選擇并與他所提供的選擇形成對比,從而使受騙者覺得與其讓事態(tài)朝更壞的方向發(fā)展,不如接受他的條件。當老人報出高出一般價格三倍的賠償金額之后,被老人的氣焰壓倒了的車主人似乎清醒了一些,他開始討價還價。這時,老人突然不無體恤意味地說:“你真交運,我的妻子不在家,不然的話,她會告訴你一些情況。我告訴你,這里的雞她只只都叫得出名字來……”已經陷入狼狽境地的車主人,又聽說還有一位喋喋不休的老太婆,不可能不想到一旦她趕到,還不知要怎樣為她那幾只能叫得出名字來的母雞又哭又鬧呢! 沒遇到女主人,畢竟是不幸中之萬幸、倒運中之“交運”。車主人“看了一下他的表”,生怕在此久久耽擱,終于交出七英鎊了事。當然車主人所害怕的更糟糕的事并不會發(fā)生,因為那女主人一直呆在家里,并不打算出來。以上兩點,前者作用于被騙人的感官和情緒,后者作用于他的理智。兼而因之 必生奇效。
然而,精巧的不僅在騙局本身,還在于作家對這一騙局高超的敘述藝術。小說的主要懸念是:為什么鳴響喇叭會立刻引來幾百只母雞跑到汽車路上? 作家一開始并不對解開此懸念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只是十分平靜地敘述出這一奇觀,然后轉向重筆描寫老人的憤怒和車主人的狼狽。直到事件結束后,作家才同樣平靜地敘述了雞群撲上公路的奧秘——老人一直讓小孩在公路上喂雞并總以汽車喇叭作為喂食的信號。這種敘述手法迫使讀者回味甚至重讀前面的所有描寫,誘導讀者去思考: 為什么小說以“新型的農村副業(yè)”為題?老人行為的動機何在?……在看到結尾之前,我們雖然也覺得老人過份苛刻,但至少還認為他也是個受害者,特別是當讀者從敘述者的視點看到那孩子好像“很難過”時,更不免要產生幾分憐憫之情。這種對受害者的同情與對老人的氣勢洶洶和貪得無厭的厭惡兩種情感相互抵消,使讀者心理趨于平衡,又使讀者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老人的卑鄙丑陋上。待到懸念解開后,如果再去細細品味老人的言行舉止,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暴露出心靈的丑陋。比如老人一把擰斷那只僅被軋傷了翅膀的雞的脖子,難道僅僅是恐嚇車主人嗎?是否還表現(xiàn)出老人的貪婪至極和老謀深算、生怕車主人會以一只雞未壓死為理由討價還價呢?作品的結尾以冷峻的筆調撕開表層點到實質,使前面所有的敘述和描寫一下子增添了新的內涵,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揭示出前面所有細節(jié)的更深一層的含義。這種精巧高明的敘述,促使讀者重讀再重讀,并確保那些力求窮盡藝術品所有蘊含的真正的欣賞者在再三欣賞時,總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王諾)
上一篇:《教唆》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新鮮空氣可以使你致命》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