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撥·交代清楚記敘要素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敘事作文主要是靠具體事實的記敘來表現主題感染讀者的,所以它的基本要求是敘事清楚、完整、具體,要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交代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清楚”指什么呢?是指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參與這件事的人物、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即交代清楚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敘文的“六要素”。當然,“六要素”并不是每篇記敘文都要齊全,例如有篇題為《難忘的雙休日》的作文,寫的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某共青團小組六位同學一起在教室里修理課桌椅,文章里時間、地點、人物、事情都有了,原因并沒有說,但誰都明白他們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學校、為同學做好人好事,就不必交代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六個要素中凡不言自明的,就不必交代,可以省略。至于每個要素應如何交代,交代到什么程度,要根據寫作目的來靈活掌握。拿時間來說,有的需要交代得十分具體,如《一件珍貴的襯衫》中不只交代了年月日,還點出了時辰,表現了作者的莊重態度以及銘記不忘的心情。有的文章如《七根火柴》、《第二次考試》,因沒有特殊需要,時間只要籠統交代一下就行了。“地點”,在記敘文中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如《老山界》從不同角度描寫了老山界尤其是雷公巖的險峻,目的在于渲染環境的艱險以突出紅軍戰士不畏險阻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總之,一篇記敘性的文章,所記述的是什么事情,這件事情又是哪些人參與的、發生在什么時候、地點又是在哪兒,這些最基本的內容都應該交代清楚。這些內容如果有疏漏,別人就會看不明白,或者讀者會因之而產生一些疑問,甚至會產生不合情理、生編硬造的感覺。所以,我們在寫作記敘文時一定要把一件事情的時間、地點、背景、來龍去脈、前因后果等有關情況交代清楚,尤其是寫比較復雜的記敘文,更要把時間的變化、地點的轉換、人物之間的關系、事情發展的軌跡交代得清清楚楚。
記敘文中“事情”這個要素是最為重要的,這在記事性記敘文中是最明顯不過了。至于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也往往是通過具體事件的記述來表現人物的。可以這樣說,記事是記敘文最基本的內容了。我們知道,生活中的事情總是有開始、有經過、有結束。記敘事情,就必須有頭有尾,給人一個完整的印象,既不能不寫事情的發生,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使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不能把事情寫了半截就扔下不寫了,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它的結局怎樣。當然,我們有時候寫文章,僅僅是選取一件事的一個片斷來寫,但我們也必須注意這樣兩點:一是要注意所寫這一部分自身的完整性;二是寫事情的全過程雖不應平均用力、面面俱到,但可以運用詳寫和略寫的方法,使敘事完整。如《多收了三五斗》這篇小說就非常完整地敘述了農民糶米的過程,著力描寫了農民在糶米前對購買生活必需品的美好希望,描寫了各種洋貨的誘惑,描寫了最終僅僅購買得極少物品的失望,將舊中國豐收年農民不得不賤價糶米的悲苦現實揭露得十分深刻。
記事不僅要寫清楚事情的過程,更要具體描寫清楚過程中的詳細情節;不僅要清楚地寫出“誰做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具體地描寫“他怎樣做”。如《最后一課》詳盡地敘寫了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中的舉動、語言、神態以及小弗朗士的內心激動。
清楚、完整、具體,是敘事作文的最基本要求,而要達到這一最基本的要求,就必須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有意識地學會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
例文評析
同學情深
有這么一件事,使我久久不能忘記。
事情就發生在我們學校里。
一個不幸的消息帶著哀號鉆進同學們的耳朵:凌梅同學的父親得了肝癌,不幸過早去世!大家驚愕了,熱鬧的教室一下子變得肅靜,同學們關切地朝凌梅望去,只見她低垂著頭正在抽泣。畢竟是生身父親啊!做女兒的心里怎能抑制這巨大的悲痛!她的手不住地扯著手帕,不一會兒,手帕就濕透了。
同學們圍了上去。有幾個女同學撫摸著凌梅顫動的肩膀,像在安慰,但口里又怎能說得出安慰的話呢?
次日,凌梅的座位空著,第三天也如此……或許凌梅從此停學了吧!大家的心情像鉛塊一樣沉重。
大家在想……
難道只是想凌梅的遭遇嗎?
不!不是!看!同學們紛紛從自己的口袋里,從包得很好的手絹中拿出自己平時積攢下來的錢。有些老師也慷慨解囊。班主任老師的錢還是借來的。1角、2角、1元、3元……共是42元5角。
星期天,大家懷著對同學的友情,帶著這40多元人民幣,到了凌梅同學家里。凌梅怎能不被同學們的情誼所感動?
凌梅終于又背起書包,回到了學校的懷抱。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幾個月了,但只要一想起來,我的心就好像被什么撥動著。多美好的心靈!是有一種力在驅使他們——那就是同學間的友誼。
點評:
交代記敘要素也要講究技巧,這篇習作并不是像貼標簽那樣模式化地交代這些要素,而是十分注意表達的效果。例如作者交代時間別具匠心地把它放在作文的末尾:“這件事雖然過去幾個月了”,這就從又一角度突出了作者對此事的印象之深。又如交代地點,作者只是籠統地點出事情發生在我們學校里,這就夠了,因為這篇習作的立意主要是贊頌校園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至于人物,除了受助方凌梅同學有名有姓外,捐助方(也是習作的真正主角)卻是許多無名無姓者組成的群體,這也無關大局,因為這正突出了“一人有難眾人幫,爭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襟懷和良好風氣。這篇習作交代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既清晰又有重點,原因和結果都是點到為止,用略寫的方法,而事情的經過則詳加渲染,目的在于突出“同學情深”。
花邊餃里的母愛
肖復興
小時候,包餃子是我家的一樁大事。那時候,家里生活拮據,吃餃子當然只能等到年節。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頓餃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節日。這時候,媽媽威風凜凜,最為得意,一手和面,一手調餡,餡調得又香又綿,面和得軟硬適度,最后盆手兩凈,不沾一星面粉。然后媽媽指揮爸爸、弟弟和我看火的看火、搟皮的搟皮、送皮的送皮,頗似沙場點兵。
一般,媽媽總要包兩種餡的餃子,一種肉一種素。這時候,圓圓的蓋簾上分兩頭碼上不同餡的餃子,像是兩軍對弈,隔著楚河漢界。我和弟弟常搗亂,把餃子弄混,但媽媽不生氣,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腦瓜兒說:“來,媽媽教你們包花邊餃!”我和弟弟好奇地一看,媽媽將包了的餃子沿兒用手輕輕一捏,捏出一圈穗狀的花邊,煞是好看,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我們卻不知道媽媽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的餃子都捏上花邊,讓我和弟弟連吃驚帶玩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的餃子。
那些艱苦的歲月,媽媽的花邊餃,給了我們難忘的記憶。但是,這些記憶,都是長到自己做了父親的時候,才開始清晰起來,仿佛它一直沉睡著,必須我們用經歷的代價才可以把它喚醒。
自從我能寫幾本書之后,家里經濟狀況好轉,餃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想起那些個辛酸和我不懂事的日子,想起媽媽自父親去世后獨自一人艱難度日的情景,我想起碼不能讓媽媽吃得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媽媽到外面的餐館開開洋葷,她連連搖頭:“媽老了,腿腳不利索了,懶得下樓啦!”我曾在菜市場買來新鮮的魚肉或時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媽媽并不那么愛吃,只是嘗幾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媽媽:“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后來,我明白了,盡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樣翻新,媽媽雷打不動只愛吃餃子。那是她老人家幾十年一貫制歷久常新的最佳食譜。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餃子。每逢我買回肉餡,媽媽看出要包餃子了,立刻麻利地系上圍裙,先去和面,再去打餡,絕對不讓別人插手,那精神氣兒,又回到我們小時候。
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餃子。我要給媽媽一個意外的驚喜,因為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個帶糖餡的餃子,放進蓋簾一圈圈餃子之中,然后對媽媽說:“今兒您要吃著這個帶糖餡的餃子,您一準兒是大吉大利!”
媽媽連連搖頭笑著說:“這么一堆餃子,我哪兒那么巧能有福氣吃到?”說著,她親自把餃子下進鍋里。餃子如一尾尾小銀魚在翻滾的水花中上下翻騰,充滿生趣。望著媽媽昏花的老眼,我看出來她是想吃到那個糖餃子呢!
熱騰騰的餃子盛上盤,端上桌,我往媽媽的碟中先撥了三個餃子。第二個餃子媽媽就咬著了糖餡,驚喜地叫了起來:“喲!我真的吃到了!”我說:“要不怎么說您有福氣呢?”媽媽的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條縫。
其實,媽媽的眼睛實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用糖餡包了一個有記號的花邊餃,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過的花邊餃。花邊餃里浸滿濃濃的母愛,如今,我謹以花邊餃討得年邁母親的快樂和開心。
點評:
這是一篇文體特征突出的記敘文:①線索清晰,文思綿密。以“花邊水餃”為明線,以親情為暗線,選材精當,主題集中。②善用形象思維。如“我們卻不知道媽媽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的餃子都捏上花邊,讓我和弟弟連吃帶玩地吞進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的餃子。”形象的畫面里蘊含著母親對兒子的體貼與疼愛和兒女們在母愛陽光里的幸福感。③語言形象化。如“圓圓的蓋簾上分兩頭碼上不同餡的餃子,像是兩軍對弈,隔著楚河漢界。”“媽媽將包了的餃子沿兒用手輕輕一捏,捏出一圈穗狀的花邊,煞是好看,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④注意生活細節的刻畫。如“我要給媽媽一個意外的驚喜,因為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個帶糖餡的餃子,放進蓋簾一圈圈餃子之中,然后對媽媽說:‘今兒您要吃著這個帶糖餡的餃子,您一準兒是大吉大利!’”甜美的糖餡水餃,傾注著赤子報恩的深情。⑤結構精巧。作者用對比手法將相隔數十年的兩種水餃,用“情感”之線編織在一篇文章中,以精細的藝術描寫,抒發真摯的情感,最能引起共鳴。
這也是幸福
吳競
生活中有許多的事情,我們往往不去細心感悟它,可它確確實實是幸福的元素。
——題記
(一)
某日,騎車在馬路上疾駛,只顧欣賞路上的新奇事物,卻不知前方有個“龐然大物”。一頭撞上去,誰知那人竟有特異功能,居然能反彈(因為此人出奇的胖)。唉,無奈我來了個“喜從天降”嘴啃草。正懊惱今天出師不利,啊!那人竟伸出一只大手來,然后就聽見有個似撒旦般“優美”的聲音說:“小妹妹,沒死(事)吧?(其實我知道他是為逗我笑才這樣說的)來,我扶你上醫院看看摔壞了沒有。你不會把我當壞人吧?”我暗想,就你那傻樣,有壞人也先拐走你。無奈,那雙友好而有力的手把我拉了起來。看著他那雙微笑的眼睛,我活動活動手腳,還行,不由得就沖著他笑了。他也連聲說:“沒死(事)就好,沒死(事)就好,以后騎車可得注意點啊!”
有這樣的陌生的大朋友關愛著,豈能不幸福?
(二)
天未亮,急忙奔向教室,做那昨天晚上還未“克隆”完畢的作業。忽然,一團黑影飄過來,一把抓住我的“摹本”,接著聽見一聲晴天霹靂:“吳競,去我辦公室!”
原來那黑影是把“凌波微步”練到極致的班頭(老師)。我再一看,哇!班頭已被我氣得臉似關公爺爺了。
1分鐘后,我低頭站在了班頭的辦公室里。班頭威嚴地問鄙人一句:“你知不知道自己的錯?”我答:“知道。”再看班頭時,他臉上已舒展了許多。我大呼(心里)勞動人民大翻身。可能班頭有窺心術,居然看穿了我,結果我又得到了一次勞動改造的機會。你還別說,當我看著由我一人獨攬而擦拭得干干凈凈的教室門窗時,心里還真有些成就感呢!
咦,難道你不覺得我幸福嗎?
(三)
中午,我急匆匆地奔向了“饑餓少年難民營”(食堂)。途中,一塊極沒道德的石頭讓我險些與大地母親來了個親切的擁抱,使我新買的飯碗劃著優美的弧線飛向了一個“圣地”——垃圾堆。一聲悅耳的脆響,我的飯碗搖身一變,與垃圾成了親密的同類。可惜呀,我英年早逝的碗!
正愁著如何解決肚子問題,這時有個同學走來曰:“吾有一舊碗,君用乎?”我點頭點得成了一只受獎賞啄食的母雞。一會兒,那同學姍姍而來。我定睛一看,哈,他那碗真可謂舊也:一邊少一塊顏色,一邊被劃得面目全非,比起我那早逝的碗可差遠了,不過,湊合著也還能用。我只好感謝、感謝、再感謝了。
新碗去了,舊碗來了,而且一點也不誤吃喝,還白撿個艱苦樸素的美名。
哈,原來這更讓人覺得幸福!
點評: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小作者剪輯三組鏡頭,運用輕松俏皮的語言講述了“我”的幸福際遇。三組鏡頭的時間交代得清楚而又靈活。看來“壞事”未必是壞事,因為“我”能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如此樂觀豁達,何愁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文題演練
題目(一)記一次社會調查
寫作要求:
①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
②記敘的六要素要交代得清楚而又巧妙,突出重點。
寫作提示:
①寫作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局這六個要素一般都應交代清楚,但不同的作文題,對記敘要素的交代有不同的側重要求。
②為什么要做這一次社會調查,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是這一題作文的主要內容。
題目(二)發生在公共場所的一件事
寫作要求:
①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六要素要交代清楚,且有重點。
寫作提示:
①思考一下:寫作此題如何將有關記敘要素交代清楚?請將思考的結果填入下面的表格,然后根據表格寫作成文。
②寫事的文章離不開人的具體活動,要寫好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要注意所寫的事發生在“公共場所”,不僅要寫出此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還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背景。寫作這個作文題,可先選擇一個切合題意的材料。然后完成上述表格。
佳作展示
野 宴
彭其芳
牛兒在草地上安閑地吃草,愛湊熱鬧的八哥鳥“吱吱喳喳”地飛到了牛背上……這時我們牧童便放心樂意地忙自己的事了。
大家最感興趣的是弄一餐“飯飯”吃——牧童王子特殊享受的野宴。伐木者的野宴,或許就是從牧童王子的野宴演繹開去的吧。
我們牧童的這種野宴,帶有原始社會的各得其食的生活方式。在這個“氏族”里,大家都有勞動的權利,同時也有支配生活的權利。燒火柴哪兒來?大家分頭到樹林里去撿。枯枝敗葉,枯藤死蒿,有的是。辦宴席的食品哪里來?大多數也是向山林去索取,有的也是悄悄從家里揣出來的。火騰騰跳跳升上來了,食品陸陸續續辦好了,我們便圍著火堆,坐在綠茵茵的草地上,盡情地分享世上罕見的佳肴美味。有的還互相謙遜一番,你推我讓的。當然,照例是要吃光的。
火燒起來了,散發出野草與枯枝混合的特殊氣味。在綠色的草地上,一個紅紅的火舌在舔噬曠野的空寂。火升上來了,孩子們的希望也升起來了。
把干蝦干魚烤得黃黃的,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簡直是賓館里的豪華宴席上聞不到的;把紅薯、豆角烤得熟透了心,吃到嘴里熱乎乎的;在嬉笑聲中又把爬墻掏來的麻雀蛋塞到火坑里,把一粒粒糯谷丟到火里,炸米泡兒;把過春節家里做的蕎粉絲丟到火里,做散子吃……大自然是富有的,山村人家也是富有的,沒有辦不成的宴席,沒有不歡的宴席!
野宴,是我們孩子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嶄新天地,是我們孩子集體生活的大膽試驗,是我們孩子自己裝扮生活的勇敢嘗試。大家吃飽了,滿足了,就在火堆旁,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翻筋斗,堆羅漢,嫁新娘……
有哪家的小弟弟、小妹妹在火堆旁看得涎水直滴,眼睛直轉的時候,照例,他們也可以享受一份,算是格外的優待了。
“給,一個熟麻雀蛋!”燙得小把戲“哇”的一聲哭了。
小客人哭了,野宴的主人卻笑了……
軍 刀
趙愷
1933年3月,日寇占領喜峰口西側兩個陣地,企圖對主峰形成迂回包圍。宋哲元決心把鬼子趕下山去,籌劃出一個出奇制勝、靜夜襲營的方案。他秘密約請精良工匠,認真鍛打五百把上品軍刀,并挑選五百士兵組成大刀隊。充分準備,嚴格訓練。臨戰,宋哲元親赴陣前送行。巍巍長城腳下,五百男兒巍巍列隊,仿佛天地之間矗起一座血肉長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風敲打在金屬上,五百鋼刀發出錚錚雷韻。一個、一個、一個,宋哲元從五百條漢子面前一一走過。士兵年輕得像是剛剛抽葉的紅高粱,撫摸他們的肩膀,仿佛撫摸黑土地。五百雙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畫面:飛雪,長城,一只盤旋在長城上空的鷹。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們當是在壟畝間勞作?還是在學堂里習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陽西下,暮色將臨,五百位母親不是正倚在五百扇門邊,殷殷矚盼著五百個孩子回家吃晚飯嗎?可是如今……想到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腳步。為什么停下腳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覺得,面對眼前這個士兵有話要說。
大額頭,方嘴唇,一副聰慧與質樸的自然組合——宋哲元心頭怦然一動。
他問:“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報告軍長——一班班長侯萬山。”
他問:“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回答:“報告軍長——是大刀。”
他問:“背著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報告軍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他問:“不簡單,還是個詩人。在家讀過書?”
回答:“報告軍長——臨上轎扎耳眼:我們隊長現教的。”
他問:“隊伍明天就要出發,有話要說嗎?”
一聽這話,侯萬山熱淚泉涌,“砰”的一聲他給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鐵:“你是男子漢嗎?”
侯萬山仰面作答:“報告軍長——是男子漢。”
宋哲元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更何況抗日軍人!”
侯萬山站起含淚作答:“我侯萬山別無牽掛,只是家有一個臨產之妻,如果我壯烈了,孤兒寡母能得軍長體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聽完,宋哲元認真望著侯萬山那雙閃爍在大額頭和方嘴唇之間的眼睛,之后,驀然轉臉作獅子吼:“軍務處!”
軍務處長高聲報告:“在!”
宋哲元說:“把侯萬山的話記下來,也把大刀隊全體官兵的要求記下來。”說完,面對侯萬山也面對他的五百壯士,久久,久久,只輕輕講了一句:“你們放心去吧。”之后,他莊重立定,緩緩把手掌舉向帽檐,在巍巍盤旋的蒼鷹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戰役,侯萬山犧牲在長城腳下的羅文峪中。目擊者說,他一人砍死七個鬼子,直到軍刀卷刃。
遵照諾言,宋哲元對烈士遺愿一一妥善安排。
他派人到侯萬山老家,接來烈士的妻子和一對剛剛出世的雙胞胎,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家里,還請來兩個奶媽哺育幼嬰。他對部下鄭重交代:侯萬山的孩子就是二十九軍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這兩個孩子一個叫做宋記峰,一個叫做宋記峪,作為對喜峰口和羅文峪的紀念。18歲后,他們才隨他們的父親,改姓為侯。
上一篇:《行千里路·參觀博覽》記事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撥·用眼睛開掘有境的故事》記事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