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莉·福克斯和天然有色棉花
薩莉·福克斯可謂是個紡織天才。她能從任何材料中紡出紗線,無論是機器里剩余的棉花還是動物的毛發。20多年前,當薩利埋頭在自家后門廊培育棉花時,她是個十足的科學家;而如今,當她的產品成為斯特勞施、埃斯普利特以及李維斯公司的暢銷產品時,她變成了卓有遠見的企業家。在新的生態經濟體系即將成為社會主流時,薩莉笑到了最后。材料革命是那些想變“綠”的公司第一步可以去嘗試的事情。薩莉并不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材料,只是把已有的材料加以改進并且商業化,這種做法具備極大的可復制性的。薩利也因此獲得了聯合國的嘉獎。
事實上,早在公元前,人類就在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和秘魯等地種植彩色棉花。但并不是所有的棉花都易于紡織。那時,大多數棉花的棉絨非常短,而且很細,紡織卻是一種復雜而費時的人力勞動。當人類進入工業時代,開始大規模生產之后,人工紡織立刻被淘汰了。而在棉花中只有白色棉花順應了這個潮流,這是因為白色棉花的棉絨長,能夠和機器完美地“配合”。于是那些只能手工紡織,無法用機器來操作的彩色棉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但是棉花本來就是世界上受污染最多的農作物之一。它的種植面積占世界上2%的土地,卻接受了26%的殺蟲劑。而且白色棉花也并非是純天然的產品,在它變成牛仔褲、襯衫和T恤之前,必須經過漂白、染色等工序,因此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棉、麻制品相對于其他材料的衣服來說要更低碳一些。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白色,這就需要給棉布染色。然而,染色的過程其實會增加能源消耗,增加碳排放。為了尋求一種更天然的方法,有人又想到了有色棉花。薩莉·福克斯做了一件令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尋找白色棉花以外適宜生產的有色棉花,替代那些經過化學處理的白色棉花。
她從加州大學里弗賽德分校畢業后,第一項工作就是獨立栽培棉花。但是在培育過程中她發現了棕色棉花的種子,因為當時棕色棉花并沒有什么市場,所以沒有人關注。而薩莉卻有著不同的想法。從此她開始了自己漫長而且乏味的研究工作,那就是將棕色棉花與其他品種雜交,從而使其更易紡織。經過自己不懈地努力,薩莉終于將棕色棉花與其他品種成功雜交,從而創造出了易紡織的長纖維棉,她還為自己的成果申請了專利,并于1989年成立了Fox Fibre公司,而且還將自己的新發明賣給一家日本工廠——這是她的第一筆生意。接著,李維斯公司開始倡導“天然”牛仔褲,大量采購薩利公司的產品,從此,薩莉的訂單越來越多。
但是,薩莉的天然有色棉生意并非一帆風順。她的新產品損害了那些生產白色棉花的農場主的利益,農場主們聯合起來對付她,薩莉只有將工廠搬到亞利桑那州。可是她依然遭遇了同樣的問題,于是只能再次搬遷。更糟糕的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那些原來在日本和歐洲的大的紡織工廠都漸漸搬遷到勞動力低廉的東南亞國家,薩利因此失去了昔日最重要的客戶。可是,她要生產天然棉花的想法卻絲毫沒有改變,她依然在孤獨地堅持著。
在世界各國都開始注重環保的時候,薩莉的公司終于出現了一些轉機。一些印染廠因為向農田里傾倒污水而導致莊稼死亡的負面報道不斷見諸報端,這類重度污染的工廠越發難以用以往的模式繼續生存下去。人們開始意識到,要想長遠發展,使用純天然的材料是最為明智的選擇。于是,薩利的Fox Fibre公司開始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一對來自墨西哥的兄弟,他們的祖父在很早以前就開辦了一個紡織廠、一個印染廠以及終端的服裝零售店。可是,當這兄弟倆準備接管家族生意的時候,村里的淡水供應系統被印染廠給破壞了,工廠被迫關閉。現在他們希望與薩利的公司合作以重振家族企業,并告訴村民們,紡織廠不污染環境也可以生產出非常好的產品。
雖然薩利的公司曾經流失了一大批大客戶,但是得到了很多中小客戶的支持,而且這些公司都有著與薩莉相同的發展理念。
上一篇:英國的節能先鋒
下一篇:重慶小伙植樹成為“林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