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上文,不禁對王、張、吳三人的看法報以一笑。“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绔子弟少偉男。”每個人的成才難道取決于父母的文憑嗎? 不經歷一番拼搏和努力,就不能取得成功。
縱觀歷史,多少名人志士成才都說明了這一點。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初中畢業就輟學,但他從不放棄自己的學業,在繁忙的家務之余,埋頭苦讀,鉆研問題,孜孜不倦地學習,終于一鳴驚人,成為中外聞名的數學家。難道他的父母是大學生嗎? 因此,任何人都不須埋怨一切,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自己。
相反,生活在豪門世家的人未必成大器。不說別的,中國歷代皇帝中又有幾人真正有作為? 他們擁有祖宗留下的基業,但往往昏庸腐朽,不思進取,沉醉于奢侈的生活中,甚至落得國破身亡。
古圣賢孟子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安逸的環境能給人創造優越的成才條件,同樣也能埋沒人。所以,如果你是真正有才能的,總有施展宏圖的一天;正如沙灘上的石子,假如是寶石,太陽底下,定會光彩奪目。一個真正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不因外界環境而改變自己的初衷。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要埋怨誰,路就在你腳下。”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是否有勇氣面對現實。否認這一切的人是懦夫。正如材料中提到的三人,他們不能正視自己,一味地追求外部環境,企望得到“成才”的“條件”,這樣的人,會有作為嗎?
蒲松齡在他的自慰聯中說:“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古人尚且知道這種道理,我們更應該懂得并時刻記住: 成才在于努力。
(無錫市一考生)
【評點】
這是中考優秀答卷。試題如下:
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議論文,題目自擬。材料如下:
某校初三畢業班的幾位同學在一起復習功課。休息的時候,小王唉聲嘆氣地說:“可惜我爸媽不是大學畢業生,否則,我的學習成績也會好的。”小張和小吳立即贊同小王的說法,小李和小趙不同意他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請寫一篇文章。
這份答卷,能緊扣題意,圍繞學生的成績與爸媽文化程度的關系問題,發表看法,顯明地提出“成才在于努力”的中心論點。首段從試題提供的材料入題,從反面提出論點后,能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從多方面論述。先舉例,從正反兩方面擺事實論述。名人成才,并非靠父母,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出生世家的人不一定能成才。這樣,既批駁了成才靠父母的糊涂觀念,又論證了自己的中心論點;接著運用引用論證,先引用課文中學過的孟子的話,指出安逸的環境對于成才的利弊,進而引用馬卡連柯的話,著重于人應面對現實,立足于自己的努力;最后引用蒲松齡的自慰聯作歸結,強調中心論點。
上一篇:《說“比”》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小議“一切向錢看”》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