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王放,1982年10月9日生,因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春天,兼之父母希望我性格豪放,讓家人、讓祖國放心,便給我起了這個名字。
不知農村人起“狗剩”、“狗蛋”這些反名是否管用,至少父母給了我這個“放”字后,那些年我就沒讓他們放過心——1歲時大鬧痱子,2歲時被爐蓋燙壞了手指,3歲把右眼皮撞開血口,4歲又差點兒成了瘸子……盡管如此,可兒時的我卻總掛著一句不知哪里得來的口頭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不知這算不算“性格豪放”?
7歲時,我有幸見到了中國當代一號的科學家、“導彈之父”錢學森爺爺。父親指著我對錢爺爺說:“錢老,這是我兒子,王放。就是您正研究的‘復雜開放巨系統’的‘放’。”衣著普通、慈眉善目的錢爺爺聽了,雙手合十,笑著給我作了一個揖,高興地說著:“不敢當,不敢當,還要努力呀!”
那次短短的見面至今使我回味不已,“還要努力呀”這句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就在放放上小學后,一下子就變得特別懂事了,讓人放心多了。”叔叔如是說。
的確,一年級時我爺爺便住了院,父母連夜去陪床,常常把我一個人扔在家里。生活的艱難一下子降臨到我的頭上。買菜、做飯、洗碗、扛米,甚至獨自過夜……當時身高不盈4尺的我挑起了一分同齡人沒挑過的擔子。
四年級我奶奶住院,六年級我姥姥住院。一天近10個小時的陪床我已不感陌生。為老人洗臉、洗手、接大小便,喂飯、聊天……在醫院中我充當著大人的角色。過于熟悉醫院的我以至于現在一進入醫院病房,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那時大人說:“放放能頂個大小伙子用啦! 嗯,這名字起對嘍!”
上中學后,我對父親的哲學研究突然有了興趣,有時會從那有上萬冊書籍的書房中翻出幾本看看;有時會突發奇想地掂掂印著父親名字的幾部書究竟有多沉。有一天我突然領悟到: 我名字中的“放”,還有改革開放、事業放衛星的意思。我該怎樣做?“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媽媽用孔子的話來啟發我。是啊!立志、勤奮、創造! 為了我的父母,為了我深愛的中國,打好基礎,全面發展,將來,將來……我不敢妄言,放出錢爺爺那樣石破天驚的“衛星”,但我會努力,會奮斗的!
名字,賦予了太多的內涵;名字,寄托了太多的希望! 我的名字將激勵我前進——從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王放)
【評點】
本文的優點是以自己的名字為線索,親切自然地串聯自己成長過程中有意義的小事,活現了一個個性鮮明的“我”。幼時的頑皮;幸見錢爺爺;小學時“頂個大小伙子用”;上初中后的立志及對未來的追求,無不緊扣一個“放”字。以“放”為線索串聯小事,以小事的內涵“放”,扣題點旨。
上一篇:《》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我》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