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是常常出現在人們口語中的。那次去學校的路上,耳邊就飄過一句話來:“今天要是下雪,一早上我掃的地就是白掃了。”我平素好咬文嚼字,一時竟被這“白掃”的“白”字弄糊涂了。
到了教室,翻開字典,嗬! 真沒想到“白”字居然有六種用法,而“白掃”中的“白”,顯然是用來指“沒成就的,沒有效果的”了。
掃了地地就干凈了,這就是效果。下過雪又得掃了,這是另一回事,誰也不能指望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掃上一次,地球就永遠干凈啦! 就像人的一日三餐,能說哪一餐是“白吃”嗎?可見,人的思想,有時是會走入誤區的。
這里的誤區后面,自然還是個“認識問題”,有時卻也會生出其他問題來。比如相當流行的一句口頭禪“白拿誰不拿,不拿白不拿”,就很有些“道德品質”上的牽涉,無論是白拿別人的還是白拿公家的。其實這里的“拿”也是“白”不了的,君不聞一次外貿洽談中,“白拿”外國人幾千美元的人,讓國家損失了幾十萬元么? 即使有權人“白拿”了別人的私物,實際上也“白”不了,至少要用手中的權,加倍地給人家以報答。說“白拿”,大體也就是帶上“掩飾”和“開脫”意味的一種“表白”罷了。原諒一點說,至少也就是心里很不“明白”。
“白”字的本意是指如霜雪一類的顏色,霜雪是潔凈的,也許它很可以把不潔的東西暫時遮掩住,可歸根結蒂不能永遠掩飾骯臟。我不知道那說“白掃”的人,是否包涵這樣一個思路,即以為既然下雪,臟的地面不掃也會給掩蓋的。但是可以肯定,那些宣揚“不拿白不拿”者,確實是在用似是而非的“理由”,來掩蓋內在的骯臟,而且并不把真相總會大“白”放在心里。
想到這里,我不禁要大聲疾呼,我們很該注意到“白”字的另外一些用法,比如說“清白”,很該于此大力提倡且身體力行,造就“清白”之風氣,留得“清白”在人間。
(王京)
【評點】
本文由“白”字引出一系列的聯想,評論其中的思想道德問題。思路開拓有序,是本文的主要優點。
作者從上學路上聽到的一句話,引出咬文嚼字,于是翻字典,對“白掃”的說法評論一番,歸結為“認識問題”;繼而,從“白掃”聯想到“不拿白不拿”,從“認識問題”評論到“道德品質”,點出“白拿”,不是拿別人的就是拿公家的;進而,從“白”的本義引申出掩蓋,所謂“不拿白不拿”,無非是為了掩蓋;最后,大聲疾呼“清白”,造就“清白”之風,留得“清白”在人間。
全文始終圍繞一個“白”字展開評論,運用“白”字的豐富內涵,入情合理地進行評析。
上一篇:《我最愛唱的歌》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小議“過生日”》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