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天津人,我愛我的家鄉。然而,十年前,我對這里充滿了反感。
我有一個表叔,住在南方。一次來天津探親,我和爸爸去車站接他。表叔下了火車,走在凹凸不平的馬路上,不小心腳尖碰到了一個凹進去的小洞,被絆了一下,向前跑出好幾步,他沖著我和爸爸尷尬地笑了。
乘電車,再拐幾個彎,到了我家的胡同口,這里是三層“階梯”——就是“三級跳坑”,我囑咐表叔慢慢走,他總算沒有跌跤。可是過道太狹窄了,表叔的書包、衣服、腳不時被過道兩旁的雜物掛住,他又尷尬地笑了。
到了家,總算安心了,爸爸知道表叔愛喝茶,就拿出“龍井”招待他。表叔高興極了,端起茶杯,帶著微笑輕輕地喝了一口,他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嘴就咧開了,皺著眉說:“這是什么? 用鹽水沏的嗎?”說完,他有點依依不舍,但又無可奈何的放下杯子。他當然又尷尬地笑了。
第二天,他編了個理由回去了,然而我們都知道他是討厭天津。
一陣春風吹遍了津城……
一年暑假,表叔又來到了天津。
下了火車的表叔,在我的陪同下,在寬闊的馬路上走著,他高興地笑了。
同樣乘電車,拐到我家,一排排整齊的樓房印入眼簾,表叔站在我家樓前,舒心地笑著,并對我說:“這下衣服可以不被掛破了。”
乘電梯,很快來到了七樓。進了家門,只見茶幾上擺著一壺茶,爸爸給他倒了一杯,遞過去說:“這是‘龍井茶’啊。”表叔接過杯子說:“難道這水是甜的?”我說:“快喝呀,快嘗嘗!”表叔喝了一小口,又喝了一大口,他細心品味著說:“好茶,好水!”他開心地笑了。表叔走后,經常寫信給我們,表示有機會一定再來天津。
(天津市一考生)
【評點】
這是中考答卷。作者運用“往復三疊記事法”,采用“三三式”結構。往復三疊記事法是往復重疊地反應社會生活波浪式、螺旋式的發展的記事方法。本文分三個部分,中間寫三件事。
開頭以現在的“愛”與十年前的“反感”形成鮮明的對比反差。接著寫“我”十年前接來津的表叔的三件事: 表叔出車站,走在凹凸不平的馬路上被“絆”而尷尬地笑;表叔的衣物進屋前被狹窄的過道里的雜物“掛住”又尷尬地笑;表叔喝著“用鹽水沏”的龍井茶又尷尬地笑。三事,三笑,使“我”討厭家鄉。
然后以“一陣春風吹遍了津城”過渡,寫表叔再次來津的三事、三笑: 走在平坦的馬路上“高興地笑”,乘電梯進家門“舒心地笑,”喝著好水好茶“開心地笑”。
前后“三件事”“三笑”對比,鮮明地反映了天津變了。
上一篇:《從四合院到玉泉樓》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寒夜中的燈光》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