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我的生活畫圖展開,會發現一座小小的院落,一棵秀頎的梧桐樹,一道紅漆的門檻和一群親切可愛的人。
南方小院的風景的確很有特色。古老的四合院層層接進,晾衣桿從這屋的檐下伸到那屋的檐下,襯衫、褲子和新生兒的尿布在陽光下飄動,散發著人類生活的真實氣息。
清晨,陽光細細碎碎灑滿了小院,每塊紅磚、每片青瓦都散發出一種神奇的暖色。在恬淡的晨風中,鄰居的雄雞長啼,各屋的煙囪升起裊裊炊煙,孩子們的讀書聲也朗朗地響了起來。女人們垂落一頭烏黑長發,一邊細心地梳理著,一邊響亮地道著“您早”。大家用梳子一上一下地梳著頭發,陽光下,蕩著金,流著銀,一片繽紛色彩。生活,就這樣揭開了絢爛的新的一頁。在四合院中,再蒼白乏味的生活,仿佛也被鍍上了一層玉色,而顯得靈動了。
一年一度,秋風吹來,院中金黃的梧桐葉,以澄藍的天空作背景,反映著一天太陽的柔光。秋夜里,我們幾個孩子爬在朱爺爺的窗臺下,看蟋蟀斗架,聽秋蟲唱歌。待到冷得耳朵都會凍跌的冬天,鄰家阿婆總會樂呵呵地生起一盆火,到戶外盛來滿滿一碗雪抖在飯中,煮了給我們吃,說是能消災解難。我們都不很信,但擠在小小火盆邊吃雪煮飯的滋味的確不錯,寒冷帶來的所有不愉快也隨之消失。
我的童年就在這里快樂的流過。我更愿少年時代也徜徉于這民風純樸的所在。然而,在父親滿面紅光、神采飛揚的那一天,我突然得知我必須告別我親愛的梧桐樹,告別我紅漆的門檻,告別我可親可愛的鄰居,住到嶄新的“玉泉樓”去。嗨,我從未料到會有離開四合院的一天……
玉泉樓有17層高,粉紅的外壁鑲嵌著蔚藍的明窗,潔白的樓道耀人眼目。然而在我看來,也不過如此而已。
搬到玉泉樓那個冬天漫長而寂寞: 雪籽叮叮咚咚地敲響窗欞,街上的幾棵梧桐樹,早已落了葉,剩下許多混亂的枝丫在風中抖動,爐中的炭火一明一暗地閃著,偶而夾雜著爆裂聲。我無聊地撥動爐火,灰燼便無聲地飄落,想到去年此時的熱鬧、溫暖,我不禁感慨萬分。有一次,我忘了帶鑰匙,坐在電梯口,過往的人們穿梭般地經過,誰也沒有問我一句什么,耳旁只有那迅捷的登樓聲,眼前只有陽光下紛紛飄落的灰塵、空蕩的樓道……當晚,我問媽媽:“怎么這樓里的人都跟不認識似的呢?”媽媽說:“大家不是一個單位的嘛。”“但以前四合院里的大人們也不在一個單位工作,不也挺熱情的嗎?”媽媽遲疑了半晌說:“大人們大概是太忙了吧……”
媽媽的解釋畢竟不能令我滿意。窗外凜冽的北風圍著“玉泉樓”呼嘯,攪得我長久難以入眠。朦朧中我似乎又回到了四合院,那秀頎的梧桐,那紅漆的門檻,飄在我眼前。突然間,幾十幢“玉泉樓”拔地而起,樓里涌出的卻是我那可親可愛的鄰居,他們的笑容依舊,熱情依舊,揮舞著召呼的手臂,向我奔來……
(羅彥彬)
【評點】
本文對四合院和“玉泉樓”不同的風景、人情作了鮮明的對比描寫,抒發了作者對四合院純樸的民風、可親可愛的鄰居的熱愛和懷念,也表達了對高樓大廈里的人們彼此冷漠的不滿。
本文突出之處是情景交融,特別是寫四合院。四合院的風景,人物,充滿人情味,融入了作者濃郁的喜愛、贊美之情。晾衣桿“從這屋的檐下伸到那屋的檐下”那種獨特的風景,陽光灑滿小院的那種神奇暖色,那些一邊細心梳頭、一邊響亮地道早安的女人們,那位用雪煮飯讓孩子們消災解難的鄰家阿婆,都充滿著生活氣息,沐浴著純樸的民風,體現著人們的親密相處。
文末,作者表達希望住在高樓大廈的人們,不要失去那種純厚的民情風氣的美好愿望。
上一篇:《門鈴》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家鄉變了》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