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媽媽催爸爸快寫,爸爸答應了,但要我給他幫忙。爸爸曾讀過高小,并練得一手好字。他還保存著一枝珍貴的毛筆,我可從沒見他用過。聽奶奶說,那枝筆是爸爸特別高興時才用的,而他經常用的是一枝普通的毛筆。
晚飯后,我隨爸爸來到堂屋里。他去拿墨,我幫他裁好紅紙,又為他擺上了那枝常用的筆和一本《對聯集錦》。可他卻把《對聯集錦》推到一邊,轉過頭來笑瞇瞇地對我說:“今天,我想考考你這個初三學生。”“考我?怎么個考?”“出副對聯看看。”我有點怯陣,便說:“我可從沒寫過呀!”“我這高小生都寫了很多,你現在是初三學生了,就是沒寫過,也肯定見了不少。”寫就寫吧,怎能交白卷? 一陣微風拂面,飄來縷縷香味,不知是雞肉還是鴨肉味。哦! 何不以今晚吃的這些肉為上聯?但雞肉、鴨肉,也才兩種呀,最好再加上一種什么。我一眼瞥見堂屋里的年畫——《鯉魚跳龍門》,對! 晚餐還有兩大碗魚呢。行,上聯出來了。下聯寫什么好呢? 眼光從板壁上慢慢移開,最后,落在爸爸身上,啊,新大衣! 好,下聯就寫衣。一提起衣,我又想到了姐姐穿的那件漂亮的毛衣。好! 已經有兩種衣了,再加上一種……寫雨衣吧,前幾年誰不知道我爸爸雨天做工披的就是千孔百結的蓑衣? 但現在,我們都有雨衣了。想到這,我抬起頭來,望了望爸爸,一拍大腿,說道:“爸爸,有了。”他湊過來要我講。我清清嗓子,十分得意地念道:“雞肉鴨肉魚肉餐餐都有,大衣毛衣雨衣人人不缺。”
“哈哈哈……”爸爸忍不住大笑起來。“這孩子,原來是條饞蟲,凈想到吃、穿。你說,這樣的對聯能貼出去嗎? ”我仔細一琢磨,也覺得挺不好意思,稍停,又紅著臉對爸爸說:“你讓我再想想。”他輕輕地拍拍我的腦袋瓜,啟發道:“再想想吧,不過,要想寬點,遠點。”寬? 遠? 難道要我去想柜子里存折上的數字? 難道要我去想自家倉里那新谷子壓著的陳谷子有多高? 難道還要我去想村上有多少戶人家買了電視機? 難道要我去想以前報名買書時滿村湊學費的情景? 我思索著,上聯便逐漸地出現在腦子里。爸爸也許看到了我臉上的喜色,試探著問:“有了?”“可只是上聯呀。”我為難地回答。“說說看。”我一字一頓地念道:“鴻雁北飛載上普天春意。”“哦——”爸爸應著向我揮揮手,我疑惑地望著他。好一會兒,他才收回那凝神望著地面的眼光,說:“下聯我來對吧!”說著,緩緩地念道: “金鳥東躍灑下遍地珠光。怎么樣?”“太好了!”我高興得叫了一聲。“可以了,把它寫下來!”他說著,拿起筆一看,皺了眉頭,連聲說:“哦,不不不,今天我要用另外一枝。去把房里的那枝毛筆拿來。唉! 可惜多年不摸它了。”我吃了一驚,想不到這枝“沉睡”了多年的筆,現在又派上用場了。我把筆送來后,爸爸便一筆一畫地寫了起來。
(楊友春)
【評點】
本文記敘了我和爸爸寫春聯這件喜氣洋洋的事,反映了時代的“春意”、“珠光”。
敘述的角度可取。寫春聯側重于春聯的構思,春聯的構思則圍繞著農村面貌變化、人民生活改善,特別是整個社會的發展前景展開。切入的角度好,文章有深度。
寫春聯構思過程寫得具體實在。先是怯陣,接著從今晚吃的,墻上掛的,身上穿的,信手拈來,寫成有吃有穿的春聯;進而從家庭的變化拓“寬”放“遠”,寫出了有時代春意的春聯。一枝珍貴的特別高興時才用的毛筆,作為襯托,也為文章添色。
上一篇:《真沒想到》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一串晚熟的葡萄》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