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的這雙手,要是用閑不住來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生動。它總是摸摸這兒,動動那兒,沒有閑的時候。
記得有一次,那是在六年級畢業后的那個暑假。一天,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我一個人,真沒勁! 我正閑著沒事干的時候,突然想起我為家中的水壺除水堿吧! 想到這,我來到廚房,找出錘子和改錐坐在板凳上,學著爸爸的樣子干了起來。我先是左手拿改錐,右手拿錘子,然后把改錐插到壺底,再揮動右臂,猛擊錐把,這樣一塊水堿就錘下來了。看到被錘下來的一塊水堿,我心里高興極了。于是,我越干越起勁,這有力的小胳膊不停地揮動著,漸漸的我的額頭上滲出了豆大的汗珠,胳膊也有一點酸,不過我想要是讓爸爸媽媽知道我能為家中分擔家務,他們一定要夸我的。想到這我又有了新的動力,在這動力的驅使下,不一會兒的時間我就干完了,心里別提有多高興。我急忙到自來水管下,接些水把壺中的水堿沖凈,可沒想到剛接的水“嘩嘩”地都從壺底流了出來。原來由于用力過大,把水壺鑿出了好幾個小洞,這下水壺變成了灑水壺。我想爸爸知道了一定會批評我的。可是爸爸回來后不但沒批評我,反而耐心地教育我,說:“今后做事不但要動手,而且要動腦,這樣才能把事做好。”聽了爸爸的話我認真的點了點頭。
升入初中后,我們開了物理課,懂得了熱脹冷縮的道理。我用它想出了一個清除壺中水堿的好辦法。我想這次一定要成功。我先把空壺放在火上加熱,然后迅速將壺放入冷水中,只聽一巨聲響。我想這次一定比上一次還要壞,肯定連壺底都沒了。我小心的提起水壺,啊! 我成功了。水壺安然無恙,頓時一種成功的喜悅涌上心頭。
這件事使我嘗到了成功的滋味,我的這雙閑不住的笨拙的手終于變成了一雙閑不住的靈巧的手。
(北京市一考生)
【評點】
這是北京市1997年中考優秀答卷。這份答卷構思有特色。
小作者以“我有一雙閑不住的手”為題,精心選取了家庭生活中給水壺除垢的事例來表現“我”的動手能力。這個事例的選取和安排比較巧妙,內容上一正一反,結構上一詳一略,前后鮮明對比,具體寫出了“我”的這雙手由“閑不住的笨拙的手”變為“閑不住的靈巧的手”的過程,從而切實地反映出“我”的進步。
本文是寫“手”的,作者注意到描寫“手”的動作,以及由“手”的活動而引發的心理活動,這樣,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突出了“我”動手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我長大了》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我的未來不是夢》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