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妃啼竹是什么意思
【典源】 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天下稱二妃聰明貞仁,舜陟方,死于蒼梧,號曰重華。二妃死于江湘之間,欲謂之湘君。”晉·張華《博物志》卷八:“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湘水去岸三十許里,有相思宮、望帝臺。舜南巡不返,歿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慟哭,淚下沾竹,文悉為之班班然。”
【今譯】 唐堯的兩個女兒,長名娥皇,次名女英,嫁為虞舜的兩個妃子。虞舜去南方巡察,死于蒼梧之野 (今湖南九疑山一帶)。二妃追去卻沒有來得及見面,兩人思念舜而慟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子也變得斑斑點點的了。后來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間,人們稱之為湘君、湘夫人。
【釋義】 后以此典表現(xiàn)思念、憂傷的情感; 或用以詠竹; 亦用以詠湘地風物。
【典形】 斑竹、蒼梧淚、楚妃淚竹、帝妃、帝子痕、娥英泣、二妃、二女、妃泣竹、粉篁春淚、皇英、江娥啼竹、江妃、九疑淚竹、哭重華、淚竹、染筠、染竹成斑、舜妃悲、湘娥、湘妃、湘皇淚雨、湘魂、湘君、湘淚、湘女恨、堯女、英皇、竹上淚、湘妃泣、湘妃淚、湘夫人、舜娥悲、啼斑竹、哭翠華、哭蒼梧、恨竹淚、思帝子、瀟湘帝子、泣蒼梧、蒼梧恨、湘濱兩姝、啼痕上竹生、斑竹染啼血、怨淚連疏竹、湘篁染淚、湘妃舊竹、湘川別淚、玉立湘皋、湘妃怨。
【示例】
〔斑竹〕 唐·韓愈《送惠師》:“斑竹啼舜婦,清湘沉楚臣。”
〔蒼梧淚〕 清·吳偉業(yè)《讀史有感》之一:“當時早命云中駕,誰哭蒼梧淚點多。”
〔楚妃淚竹〕 清·湯右曾《登云麓峰望南岳歌》:“漢女幽蘭冉冉翠,楚妃淚竹斑斑紅。”
〔帝妃〕 唐·張祜《和岳州徐員外云夢》:“雨行神女過,云降帝妃游。”
〔帝子痕〕 清·曹申吉《楚南》:“楚南近日蒼生淚,不是當年帝子痕。”
〔娥英泣〕 元·汪克寬《題道士張湛然彈琴詩卷》:“娥英泣灑湘筠斑,遷客相逢話羈旅。”
〔二妃〕南朝梁·江淹《悼室人》之十:“二妃麗瀟湘,一有乍一無。”
〔二女〕 南潮梁·江淹《遂古篇》:“帝之二女,游湘沅兮,霄明燭光,向焜煌兮。”
〔妃泣竹〕 宋·梅堯臣《釋滯》:“帝在蒼梧妃泣竹,蘇武餐毛海西曲。”
〔粉篁春淚〕 宋·范成大《神弦》:“雙娥一去三千秋,粉篁春淚凝古愁。”
〔皇英〕 唐·李白《遠別離》:“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江娥啼竹〕唐·李賀 《李憑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江妃〕 唐·顧況《龍宮操》:“漢女江妃杳相續(xù),龍王宮中水不足。”
〔九疑淚竹〕 清·王士禛《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九疑淚竹娥皇廟,字字離騷屈宋心。”
〔哭重華〕 唐· 李群玉 《湖中古愁》:“南云哭重華,水死悲二女。”
〔淚竹〕 宋·賀鑄《望湘人》:“淚竹痕鮮,佩蘭香老,湘天濃暖。”
〔染筠〕 唐·李商隱《腸》:“染筠休伴淚,繞雪莫追歌。”
〔染竹成斑〕 元·白樸《秋色橫空·賦虞美人草》:“黃陵廟,湘水波,記染竹成斑泣舜娥。”
〔舜妃悲〕 唐·薛濤《酬人雨后玩竹》:“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湘娥〕 唐·賈至《初至巴陵與李白同泛洞庭湖》:“乘興輕舟無近遠,白去明月吊湘娥。”
〔湘妃〕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城崩杞婦之哭,竹染湘妃之淚。”
〔湘皇淚雨〕 清·夏弘《秋夜讀九歌》:“湘皇淚雨滋叢竹,山鬼悲風帶女蘿。”
〔湘君〕 唐·李白 《陪族叔侍郎曄》:“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湘淚〕 唐·李商隱《潭州》:“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湘女恨〕 明·蘇平《湘南懷古》:“萬古空留湘女恨,九歌誰識屈原心。”
〔堯女〕 唐·宋之問《洞庭湖》:“楚臣悲落葉,堯女泣蒼梧。”
〔英皇〕 明·陳子龍《寄獻石齋先生》之四:“驂乘曾無拜與夔,攜手英皇倚修竹。”
〔竹上淚〕 唐·韓愈《晚泊江口》“二女竹上淚,孤臣水底魂。”
上一篇:羲和馭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范張雞黍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