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摻撾是什么意思
【典源】《世說新語·言語》:“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衡揚枹為漁陽摻 (can) 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注引 《文士傳》 曰:“ (孔) 融數與武帝箋,稱其才,帝傾心欲見。衡稱疾不肯往,而數有言論。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殺,圖欲辱之,乃令錄為鼓吏。后至八月朝會,大閱試鼓節,作三重閣,列坐賓客。以帛絹制衣,作一岑牟,一單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當脫其故衣,著此新衣。次傳衡,衡擊鼓為漁陽摻撾,蹋地來前,躡馺(sa) 腳足,容態不常,鼓聲甚悲,音節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獨不易服?’衡便止。當武帝前,先脫裈,次脫余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單絞,后乃著裈。畢,復擊鼓摻槌而去,顏色無怍。武帝笑謂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后漢書·文苑列傳·禰衡傳》亦載,其中作“漁陽參撾。”
【今譯】 后漢禰衡字正平,很有才氣,但狂傲自負。孔融幾次向曹操寫信,推薦他的才學,曹操很想見見他。而禰衡故意稱病不去,還屢次譏刺朝政。曹操很忿恨,因他有才名才未殺,打算羞辱他一番,就下令讓禰衡作擊鼓的小吏。至八月朝會時,集會試鼓,廣坐賓客。用絹帛制成岑牟單絞之服 (岑牟,鼓吏戴的帽子。單絞,蒼黃色的單衣),凡鼓吏擊鼓,都要脫掉舊衣,換上這套新衣。輪到禰衡時,禰衡擊鼓曲為漁陽摻撾,邊擊邊舞,容態不凡,鼓聲悲壯,音節奇妙。坐客無不為之感動,知道一定是禰衡。擊畢,不肯換衣。吏人斥責說:“鼓吏為什么不換衣?”禰衡便在曹操面前,先脫褲子,次脫余衣,光身而立。慢慢先戴帽子,次穿上衣,最后穿上褲子。穿完,又擊鼓三槌而去,顏色毫不羞愧。曹操笑著對眾客說:“本想侮辱禰衡,禰衡反羞辱了我。”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狂傲不遜;也用以形容擊鼓作樂。
【典形】 摻鼓、摻撾、擊鼓、禰衡撾、禰狂、禰生鼓、漁陽摻、正平撾、擲槌、撾鼓、撾漁陽、摻漁陽撾、裸裳三弄鼓、猖狂似禰衡、禰生謾罵、禰生狂夫、擊狂節、槌鼓。
【示例】
〔摻鼓〕 宋·劉筠《夜宴》:“巢笙傳曲沃,摻鼓發漁陽。”
〔摻撾〕 宋·周邦彥《元夕》:“誰解招邀狂處士,摻撾驚倒坐中賓。”
〔擊鼓〕 清·江宏文《感懷和周鐵門韻》:“擊鼓誰云丞相怒,掃門自與舍人疏。”
〔禰衡撾〕 唐·張祜《題僧壁》:“棋因王粲覆,鼓是禰衡撾。”
〔禰狂〕 宋·歐陽修《上隨州錢相公啟》:“至于憐嵇懶之無能,容禰狂而不辱。”
〔禰生鼓〕 清·王攄《元夕游燈市》:“鸚鵡賦未能,狂撾禰生鼓。”
〔漁陽摻〕 北周·庾信《夜聽搗衣》:“聲煩廣陵散,杵急漁陽摻。”
〔正平撾〕 清·歸莊《和顧端木先生》之十:“如意難辭處仲擊,岑牟不禁正平撾。”
〔撾鼓〕 明·袁宏道《鄴城道》:“簾前撾鼓吏,床上捉刀人。”
〔撾漁陽〕 清·孔尚任《桃花扇》:“俺做個女禰衡,撾漁陽,聲聲罵,看他懂不懂。”
上一篇:社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租船夜詠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