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雁是什么意思
〖典源〗《莊子·山木》:“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即鵝)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關于“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參見“社櫟”、“樗散”。
〖釋義〗木以無所用,不受砍伐,因而得以長壽;鵝以不能鳴叫被主人宰殺招待客人。面對這兩種境況,莊子以為只有處在有用和無用之間才比較安全。后遂以“木雁、木雁間、材不材間、才不才”等表示中庸處世,因事設施,不取極端;用“烹不鳴、不鳴烹、雁默先烹、莊叟悲雁”等寫無才蒙禍;用“不材木”寫無用得福;用“能鳴雁、雁能鳴”等寫才能及有才能的人,多寓應付社會、得以全身之意。
【木雁】《宋書·王景文傳》:“張、單雙災,木雁兩失。”徐陵《與李那書》:“但豐城兩劍,尚不俱來,韓子雙環,必希皆見。莫不以好龍無別,木雁可嗤。”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才能疑木雁,報施迷夷跖。”
【木雁間】《南史·檀道濟傳論》:“道濟始因錄用,故得忘瑕,晚困大名,以至顛覆。韶、祗克傳胤嗣,其木雁之間乎?”白居易《詠懷寄皇甫朗之》:“與君別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間。”陳大章《戊子生日書懷》詩之二:“熊魚自古難兼味,木雁中間可置身。”
【材不材間】趙翼《五十初度》詩之六:“材不材間身可老,味無味處句難工。”
【才不才】權德輿《八音詩》:“木雁才不才,吾知養生主。”白居易《偶作》詩:“木雁一篇須記取:致身才與不才間。”
【烹不鳴】蘇軾《棕筍》詩:“問君何事食木魚,烹不能鳴固其理。”
【不鳴烹】陸游《書意》詩:“一鳴輒斥不鳴烹,禍福元知未易評。”
【雁默先烹】白居易《歲暮》詩:“膏明自爇緣多事,雁默先烹為不才。”
【莊叟悲雁】李商隱《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莊叟虛悲雁,終童漫識鼮。”
【不材木】蘇軾《宥老楮》詩:“胡為尋丈地,養此不材木。”
【能鳴雁】陳子昂《宿襄河驛浦》詩:“不及能鳴雁,徒思海上鷗。”杜甫《白帝城樓》詩:“急急能鳴雁,輕輕不下鷗。”
【雁能鳴】劉筠《鶴》詩:“養氣自憐雞善勝,全身卻許雁能鳴。”陸游《雜賦》詩之三:“但悲鸞獨舞,那羨雁能鳴。”
上一篇:望帝啼鵑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朱亥袖椎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