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進壞陂是什么意思
【典源】《漢書·翟方進傳》:“初,汝南舊有鴻隙大陂 (bei),郡以為饒。成帝時,關東數水。陂溢為害。方進為相,與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椽行視,以為決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費而無水憂,遂奏罷之。及翟氏滅,鄉里歸惡,言方進請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罷陂云。王莽時常枯旱,郡中追怨方進,童謠曰:‘壞陂誰? 翟子威。飯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當復。誰云者? 兩黃鵠。’”
【今譯】 漢時,汝南有一片湖水名鴻隙大陂,靠它的灌溉,郡中土地豐饒。成帝時,關東幾次發大水,陂水溢流為害。翟方進為丞相,派遣下屬視察,認為把陂水放掉,留下的土地肥沃,可省去堤防的費用又沒有水患,于是上奏將陂水放去。及到翟氏失勢,鄉里百姓追究他的過惡,說翟方進本是要占有陂下的良田,因得不到才上奏放掉陂水。到了王莽時當地常鬧旱災,郡中怨恨翟方進,有童謠唱道:“壞陂的人是誰,翟子威是他的名,讓我只能吃豆飯和芋羹。反覆再反覆,陂水終當再恢復。這話誰來說? 天上兩黃鵠。”
【釋義】 后以此典指興辦治理水利;或用以事物反覆; 或以“芋魁飯豆”等指粗糲的飯食。
【典形】 陂壞當復、復陂謠、羹芋魁、鵠陂、兩鵠、兩黃鵠、芋魁飯豆、思兩鵠、平陂往復、雙黃鶴。
【示例】
〔陂壞當復〕 宋·陸游《復湖》:“共知陂壞行當復,敢恨臺高既已傾。”
〔復陂謠〕 宋·范成大《圍田嘆四絕》:“安得能言兩黃鵠,為君重唱復陂謠。”
〔羹芋魁〕 清·顧炎武《兄子洪善北來言及吳中開淞江》:“五十年來羹芋魁,頓令澤國生蒿萊。”
〔鵠陂〕 清·唐孫華《煨芋》:“鵠陂豆飯堪同飽,富貴無心問懶殘。”
〔兩鵠〕 宋·蘇軾《與葉淳老等同相視新河》:“江湖開塞古有數,兩鵠飛來告成壞。”
〔兩黃鵠〕 宋·蘇軾《再次韻德麟新開西湖》:“定須卻致兩黃鵠,新與上帝開濯龍。”
〔芋魁飯豆〕 宋·蘇軾《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飯豆吾豈無。”
上一篇:操舂舉案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昆侖仙山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