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父隱居是什么意思
【典源】 晉·皇甫謐《高士傳》:“巢父者,堯時隱人。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父’。堯之讓許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隱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擊其膺而下之,由悵然不自得。乃過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者聞貪言,負吾矣。’遂去,終身不相見。”《文選·晉·王康琚<反招隱詩>》注引皇甫謐《逸士傳》 曰:“巢父,堯時隱人,常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父’。”《史記·伯夷列傳》正義引皇甫謐《高士傳》云:“許由字武仲,堯聞致天下而讓焉,乃退而遁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有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 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
【今譯】 巢父傳說為唐堯時隱士,居住在深山里,年老,在樹上搭蓋窩巢,住在上面,所以人們稱他“巢父”,巢父與許由為隱居之友,堯想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去告訴巢父,巢父說:“你為什么不隱藏你的形跡,收斂你的光輝,你不算我的朋友。”推他的胸讓他下去。又有一說,堯想召許由為九州長,許由不愿聽,到潁水邊去洗耳朵。正好巢父也到河邊給牛犢飲水,問許由為什么洗耳,許由告訴他緣故,巢父說:“你如果住在高山深谷,不與世往來,誰又能見到你?你本來喜歡虛榮,想求得世間好名聲,才如此。臟了我牛犢的口。”即將牛犢牽到上游去飲水。參見《許由洗耳》。
【釋義】 后以此典指埋名隱居的隱士。
【典形】安巢、巢箕、巢居之民、巢居子、巢許、巢由、牽犢飲上流、上流飲牛人、逃名得上流、巢由故友、巢許窟、巢由之節。
【示例】
〔安巢〕 北周·庾信《小園賦》:“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 一壺之中,壺公有容身之地。”
〔巢箕〕 晉·陸機《演連珠》之七:“是以巢箕之叟,不眄丘園之幣; 洗渭之民,不發傅巖之夢。”
〔巢居之民〕 三國·曹植《七啟》:“河濱無洗耳之士,喬岳無巢居之民。”〔巢居子〕 晉·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
〔巢許〕 唐·顧況《華山西岡游贈隱玄叟》:“遂令巢許輩,于焉謝塵浴。”
〔巢由〕 魏·阮籍《詠懷》之七十四:“巢由抗高節,以此適河濱,”
〔牽犢飲上流〕 清·徐振芳《海陵寄李子效》:“猶龍久矣逃塵世,牽犢公然飲上流。”
〔上流飲牛人〕 清·黃景仁《舟中》:“上流飲牛人,或可明吾志。”
〔逃名得上流〕 清·戴移孝 《牧牛》:“短布逢長夜,逃名得上流。”
上一篇:山陽鄰笛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巫山神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