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典源】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 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嗳缏?,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臣等不肖,請辭去?!A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嗳缭唬骸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湎嗯c驩,為刎頸之交。”
【今譯】 戰國時趙藺相如屢次挫敗秦國陰謀,功勞甚大,拜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公開說:“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難看?!碧A相如聞知,避免與廉頗會面。每逢上朝,相如便稱病,不想與廉頗爭位次。有次相如出行,望見廉頗也經過,即將車駛開回避。相如的門客們認為這是懦怯的表現。藺相如說:“你們看廉將軍比秦王還厲害嗎?”門客說:“不如。”相如說:“秦王那么橫暴,而我敢當廷怒斥他,我雖然不才,難道怕廉將軍嗎? 只因有我們兩人在,秦才不敢侵犯趙。這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不計私忿啊?!绷H得知,即脫光上衣,背負荊條來藺相如門上請罪,兩人和好,訂為生死之交。
【釋義】 后以此典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或表示顧全大局,忍讓小忿。
【典形】 負荊、廉公屈體、廉藺、屈節廉公、避廉頗之強。
【示例】
〔負荊〕 清·孔尚任《桃花扇》:“勸將軍自思,禍來難救,負荊早向轅門叩?!?/p>
〔廉公屈體〕 北周·庾信《周隴右總管長史豆盧公神道碑》:“上馬諭書,臨戎習禮,賈復開營,廉公屈體?!?/p>
〔廉藺〕 唐·元稹《酬樂天東南行詩》:“廉藺聲相讓,燕秦勢豈俱?!?/p>
〔屈節廉公〕 晉·潘岳 《西征賦》:“出申威于河外,何猛氣之咆勃; 入屈節于廉公,若四體之無骨?!?
上一篇:謝庭蘭玉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赤繩系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