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燃藜是什么意思
【典源】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 (tan) 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jìn),見向暗中獨(dú)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向,說開辟已前。向因受《洪范五行》 之文,恐辭說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向請(qǐng)問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xué)者,下而觀焉。’乃出懷中竹牒,有天文地圖之書,‘余略授子焉。’”《太平廣記》卷一六一亦引,作“太乙之精”。
【今譯】 漢成帝末年,劉向在朝廷收藏典籍的天祿閣校書,每日專精竭慮。一天夜里,有一黃衣老人拄青藜杖進(jìn)入閣內(nèi),見劉向在昏暗中獨(dú)自誦讀,便吹杖出火照明,向劉向講述天地開辟之事,并傳授《洪范五行》等古代典文,劉向擔(dān)心記憶有所疏漏,就撕下衣裳、衣帶,記下所言,老人直到天亮才離去。劉向請(qǐng)問老人姓名,老人稱自己是天上太一 (一作“乙”) 之精,天帝聽說下界有劉姓 (金卯隱指“劉〔劉〕”) 子弟博學(xué),因而前來觀看。又取出天文地圖之書,再授劉向。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夜讀或勤學(xué);也用以形容得高人傳授。
【典形】 藜杖有青煙、青藜獨(dú)照、青藜火、青藜杖、然藜太乙、燃天祿字、太乙燃藜、天祿杖、星精款閣、照藜、燭青藜、藜頭燼、植青藜、青藜照。
【示例】
〔藜杖有青煙〕 明·李東陽《答明仲次韻》:“怪底相逢語言別,夜來藜杖有青煙。”
〔青藜獨(dú)照〕 宋·王安石《上元戲呈劉貢父》:“不知太一游何處,定把青藜獨(dú)照公。”
〔青藜火〕 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jīng)〉》之四:“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黃。”
〔青藜杖〕 明·高啟 《明月舟》:“嗟予未識(shí)青藜杖,愿借舟中臥讀書。”
〔然藜太乙〕 清·黃景仁《元夜獨(dú)登天橋酒樓醉歌》:“然藜太乙游傍誰,吃齏宰相何人哉?”
〔燃天祿字〕 明·徐渭 《藜》:“多事去燃天祿字,安鳩來過老人眉。”
〔太乙燃藜〕清·錢謙益《棹歌十首為豫章劉遠(yuǎn)公題》之二:“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將。”
〔天祿杖〕 清·鄭鉽《夜光木歌》:“爾胡不學(xué)天祿杖,劉向閣中伴書幌。”
〔星精款閣〕 清·程先貞 《還山春事》:“星精款閣慚劉向,仙侶移舟愧李膺。”
〔照藜〕 清·顧炎武《酬歸祚明等四子》:“問字誰供酒? 繙書獨(dú)照藜。”
〔燭青藜〕 宋·楊萬里《辭免贛州得祠進(jìn)職謝表》:“燭青藜而談古,豈復(fù)與英俊游?”
上一篇:天女散花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始皇鞭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