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軾蛙是什么意思
【典源】《韓非子·內儲說上》:“越王勾踐見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為式?’王曰:‘蛙有氣如此,可無為式乎?’士人聞之曰:‘蛙有氣,王猶為式,況士人之有勇者乎?’是歲人有自剄死以其頭獻者?!?《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勾踐) 自謂未能得士之死力,道見蛙張腹而怒,將有戰爭之氣,即為之軾。其士卒有問于王曰:‘君何為敬蛙蟲而為之軾?’勾踐曰:‘吾思士卒之怒久矣,而未有稱吾意者。今蛙蟲無知之物,見敵而有怒氣,故為之軾。’于是軍士聞之,莫不懷心樂死,人致其命?!?/p>
【今譯】 越王勾踐準備興兵伐吳,認為自己的軍隊士氣不足,還缺乏拼死力戰的精神。乘車途中,勾踐見一青蛙鼓腹而怒,一副戰斗的樣子,就撫著車前橫木低頭表示敬意。身旁的人問,大王為什么向青蛙致敬呢?勾踐說,我盼望軍隊士氣高漲已經很久了,但至今還沒有令我滿意。青蛙不過是一種無知的動物,見到敵人還能鼓腹而怒,所以我要向它致敬?!睂⑹總兟牭竭@番話,說:“青蛙怒向敵人,君王尚且表示敬意,更何況無畏殺敵的人呢?”于是莫不拼死效力報國。
【釋義】 后以此典指激勵將士,士氣高昂。
【典形】 蒙勾踐禮、怒蛙、親式鳴蛙、蛙腹能許怒、越王軾蛙、親式群蛙。
【示例】
〔蒙勾踐禮〕 唐·韓愈《答柳州食蛤蟆》:“雖蒙勾踐禮,竟不聞報效。”
〔怒蛙〕 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耳靜煩喧蟻,魂驚怯怒蛙?!?/p>
〔親式鳴蛙〕 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詩》:“曾先突騎重圍里,親式鳴蛙大道旁?!?/p>
〔蛙腹能許怒〕 宋·陳師道 《晚望》:“蟬鳴不余力,蛙腹能許怒?!?/p>
〔越王軾蛙〕 三國·曹植《矯志》:“螳螂見嘆,齊士輕戰,越王軾蛙,國以死獻。”
上一篇:越女斗猿公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載酒問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