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化,“永”追求
“和衷共濟”,“和而不同”……在浩瀚的文字中,“和”字結構簡單,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境,它植根于中國人的血脈深處,滲透著中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原則和智慧。
論語曰:“禮之用,和為貴。”究竟何為和?冰心老人曾說:“美麗真諦應該就是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現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匯在環境中,都造就了環境的美。”“和”是一種品行,一種文化。人們都渴望“和”,“和”是美麗的真諦。
馬克思說:“對和諧之美的追求是人類的本能”。為什么要和?“和”可以使人幸福,使社會安寧,使國家強盛。“家和萬事興”,意為家庭和睦,就能興旺,國家也是如此。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為:有利于作戰的時令氣候,不如有利于作戰的地形,有利于作戰的地形,不如人心,上下團結。“和”可以帶來和平,使人和睦,使社會和諧。因此我們要以和為貴。
怎么才能做到和?“和”是指在處事為人方面要和諧融洽。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和”是一種品德。赫拉特利說:“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美。”因此,“和”不僅僅在于表面上的融洽,而是發自內心的和睦。中國的“和文化”向世界宣揚了,今日中國以和為貴的友好姿態。“和諧”是中國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優秀的思想文化,我們要做到“和而不同”,才能使國家發展興旺。
《周易》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在中國文化中,“和”是中國哲學中的一種理想境界,體現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上一篇:孫振宇《“和”文化》高中作文
下一篇:崔思語《“和”的力量》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