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典源〗《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即“盾”)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同書《難勢》篇亦載此事。
〖釋義〗賣盾和矛的人,為了吹噓自己的盾的堅固和矛的銳利,一會說其盾沒有東西能刺破,一會說其矛沒有東西不能刺穿,兩說不能自圓。后遂用“自相矛盾(楯)、矛盾(楯)”等謂相互抵觸,互不相容;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謂用對方的觀點、方法等來駁斥對方;用“矛舛”指乖違、錯謬。
【自相矛盾(楯)】《北史·李業興傳》:“異曰:‘圓方俗說,經典無文,何怪于方?’業興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錄梁主《孝經義》,亦云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楯?’”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吳融]為僧貫休撰詩序,以唐來惟元、白、休師而已。又《祭陸龜蒙文》,即云:‘海內文章,止魯望而已。’自相矛盾,于時不免識者所譏。”
【矛盾(楯)】何遜《西州直示同員》詩:“矛盾交為論,光璧帶成珍。”劉知幾《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辛文房《唐才子傳·曹唐》:“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矛楯之極,則是非蜂起。”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魯迅《華蓋集續編·古書與白話》:“菲薄古書者,惟讀過古書者最有力,這是的確的。因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矛舛】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第洪所著隨筆,事實矛舛處,亦復不希。”
上一篇:耿恭禱泉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舜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