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之交是什么意思
【典源】 《列子·力命》:“管仲嘗嘆曰:‘吾少窮困時,嘗與鮑叔賈 (gu),分財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大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史記·管晏列傳》亦載,文大略同。
【今譯】 管仲 (字夷吾) 為齊桓公丞相后,感嘆說:“我年輕窮困時,曾與鮑叔牙一起經(jīng)商,分錢時自己分得多些,鮑叔知道我不是貪財,而是因為太窮。我曾為鮑叔辦事而辦得很糟糕,鮑叔知道我不是笨,是因為時機有順利不順利。我曾三次做官,三次被罷免,鮑叔知道我不是不賢,是因為不逢機遇。我曾三戰(zhàn)三敗,鮑叔知道我不是膽怯,是因為家中有老母。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之自殺,我受辱成了囚犯,鮑叔知道我不是無恥,知道我不計較小節(jié)而恥于不能名揚天下。真是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啊。”
【釋義】 后以此典指彼此知心,友誼深厚; 也指這樣的朋友。
【典形】 鮑叔知、分金管鮑,管鮑、管鮑金、深知在叔牙、夷吾鮑叔、管鮑襟期、鮑叔義、管仲與鮑叔、鮑叔深知我、知心豈忘鮑、管鮑誼。
【示例】
〔鮑叔知〕 明·李東陽《齋宿和鳴治韻》:“倉黃不負(fù)黃公意,淺薄終慚鮑叔知。”
〔分金管鮑〕 元·孟漢卿《張鼎智勘魔合羅》:“更做道錢心重,情分少,枉辱末殺分金管鮑。”
〔管鮑〕 唐·杜甫《貧交行》:“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管鮑金〕 元·汪元亨《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且食夷齊粟,休分管鮑金。”
〔深知在叔牙〕 唐·李嘉祐《奉和杜相公長興新宅》:“雅望歸安石,深知在叔牙。”
〔夷吾鮑叔〕 宋·曾鞏《論交》:“夷吾鮑叔貧賤間,分財亦不辭多取。”
上一篇:箜篌朱字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紅葉題詩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