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寇恂是什么意思
【典源】 《北堂書鈔》 卷七十六引晉·司馬彪《續漢書》:“ (寇恂) 入為執金吾。潁川盜賤群起,上謂恂曰:‘獨卿能平之耳。’恂至潁川,盜賤悉降,百姓遮曰:‘吾愿借寇君一年。’” 《后漢書·寇恂列傳》:“明年,從車駕擊隗囂,而潁川盜賊群起,帝乃引軍還,謂恂曰:“潁川迫近京師,當以時定。惟念獨卿能平之耳,從九卿復出,以憂國可也。’……即日車駕南征,恂從至潁川,盜賊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長社,鎮撫吏人,受納余降。”
【今譯】 后漢寇恂曾為潁川太守,政績卓著,后調入京師為執金吾。后潁川盜賊又起,光武帝對寇恂說:“潁川離京師很近,應及時平定。看來只有你能去平定,雖然你現在已任九卿,為了國家再去一次吧。”寇恂趕到潁川,盜賊全部投降,但未任寇恂為太守。當地百姓攔住道路請求:“我們向陛下再借寇君一年。”光武帝才將寇恂留下。
【釋義】 后以此典稱頌地方官吏有政績,受人愛戴挽留。
【典形】 河內之借、懷仁道并遮、借寇、借寇恂、遮道更借、州人借留、河內之請、借淮陽寇。
【示例】
〔河內之借〕北周·庾信《周柱國長孫儉神道碑》:“河內之借,寇恂更慚謁帝; 交州之請,士燮還著上表。”
〔懷仁道并遮〕 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褒德符新換,懷仁道并遮。”
〔借寇〕 唐·杜甫《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湖南》:“寵渥征黃漸,權宜借寇頻。”
〔借寇恂〕 唐·元稹《授馬總檢校天平軍節度使制》:“由是罷征黃霸,復借寇恂,誠阻急賢之心,姑務從人之欲。”
〔遮道更借〕 唐·王維《魏郡太守上黨苗公德政碑》:“官吏百姓等或守闕乞留,或遮道更借。”
〔州人借留〕 唐·白居易《喬弁可巴州刺史制》:“州人借留,廉使置奏。既因會課,宜及陟明。”
上一篇:倚馬可待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借箸前籌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