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蔡邕碑是什么意思
【典源】《世說新語·德行》“郭林宗至汝南”條注引晉·司馬彪《續漢書》曰:“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學至城阜屈伯彥精廬,乏食,衣不蓋形,而處約味道,不改其樂。李元禮一見稱之曰:‘吾見士多矣!無如林宗者也。’及卒,蔡伯喈為作碑曰:‘吾為人作銘,未嘗不有慚容,唯為郭有道碑頌無愧耳!’”《后漢書·郭太列傳》亦載,文大略同。
【今譯】 后漢郭泰字林宗,少時孤貧,勤學不輟,終成博通經典的大儒,他曾舉有道 (漢時選舉科目之一) 而不就,居家教授,弟子千余人,德才為時人敬重。郭泰死后,蔡邕 (字伯喈) 為其寫銘文,蔡邕說:“我為許多人寫過碑銘,往往多溢美之辭,使我慚愧不安。惟有給郭有道寫碑銘,我心中無愧。”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德高望重,盛名符實,也用以指直書無愧。
【典形】 不愧蔡邕碑、伯喈無愧、林宗墓上碑、無愧辭。
【示例】
〔不愧蔡邕碑〕 宋·蘇軾《孔長源挽詞》之一:“君勝宜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
〔伯喈無愧〕 唐·王勃《益州綿竹縣武都山凈惠寺碑》:“林宗有道,伯喈無愧。”
〔林宗墓上碑〕 清·唐孫華《挽同年錢心水進士》:“摛辭愧乏中郎筆,辜負林宗墓上碑。”
〔無愧辭〕 唐·李商隱《撰彭陽公志文畢有感》:“敢伐不加點,猶當無愧辭。”
上一篇:三鳣集堂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不疑誣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