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負薪是什么意思
〖典源〗漢王充《論衡·書虛》:“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 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子謝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語姓名!’遂去不顧。”
〖釋義〗打柴人不愿為延陵取那地上的遺金,說“我當夏五月,披著皮襖打柴,難道是取金的人嗎!”延陵問他姓名,他說延陵是徒有其表的人,不值得對他說姓名。后遂用“五月披裘、披裘負薪、負薪裘”等寫孤高清廉、隱逸貧居;用“皮相士”指只看外表的人。
【五月披裘】庾信《小園賦》:“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李白《杭州送裴大澤時赴盧州長史》詩:“五月披裘者,應知不取金。”
【披裘負薪】王績《游北山賦》:“勿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而負薪。”
【負薪裘】王昌齡《放歌行》:“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皮相士】黃遵憲《石川鴻齋偕僧來謁張副使》詩:“知公跡僧心亦僧,不復拘拘皮相士。”
上一篇:折臂三公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推敲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