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疏懶是什么意思
【典源】 《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
【今譯】 魏時嵇康 (字叔夜,曾為中散大夫) 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道:“少時失去父親,母親兄長寵愛我,不學習經學,性情也疏懶,肌肉松弛。頭臉經常一月半月不洗,不癢得難受,不去洗沐。即使小便也常忍著。以后又放縱游蕩,心性散淡,簡慢不遵禮儀。”
【釋義】 后以此典指人懶散、不愛做事。
【典形】 嵇康懶、嵇懶、嵇心懶、叔夜慵、中散懶、嵇康懶慢、嵇康終日懶、好懶嵇康。
【示例】
〔嵇康懶〕 唐·王維《山中示弟等》:“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
〔嵇懶〕宋·歐陽修《上隨州錢相公啟》:“至于憐嵇懶之無能,容禰狂而不辱。”
〔嵇心懶〕 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分薄嵇心懶,哀多庾鬢斑。”
〔叔夜慵〕 宋·王安石《丁年》:“壚間寂寞相如病,鍛處荒涼叔夜慵。”
〔中散懶〕 清·王攄《人日集吳振西齋》:“自笑只如中散懶,人看應怪次公狂。”
上一篇:歲寒松柏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左袒為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