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荊道故是什么意思
〖典源〗《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參與蔡大師子朝友,其子伍舉(亦名“椒舉”)與聲子相善也。”伍舉獲罪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以荊鋪地為席。班,布、鋪。荊,落葉灌木。)相與食,而言復故(指返回楚國事)。聲子曰:‘子行也,吾必復子。’”
〖釋義〗伍舉出奔,心念楚國。與老友聲子相遇于鄭郊,鋪草而坐,邊吃邊議如何返回楚國。后遂以“班荊、班草、班荊道故、班荊道舊”等寫思鄉愛國及友朋交誼。
【班荊】錢謙益《成子詩序》:“少壯為諸生時,流觀經史,每及椒舉之班荊,繞朝之贈策……輒為引觴擊節,曳袖起舞。”
【班草】謝惠連《相逢行》:“行行即長道,道長息班草。”
【班荊道故】秦曾熙《〈小螺庵病榻憶語〉跋》:“班荊道故,永言親戚之歡。”
【班荊道舊】《宋書·陶潛傳》:“鮑叔、敬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共父之人哉!”
上一篇:班姬辭輦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瑚璉之器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