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語掾是什么意思
〖典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阮宣子(阮修)有令聞,太尉王夷甫(王衍)見而問曰:‘老莊與圣教同異?’對曰:‘將無同。’太尉善其言,辟之為掾(yuàn,屬官),世謂‘三語掾。’”◇《太平御覽》第二○九卷引《衛玠別傳》記為王衍與阮瞻的故事;《晉書·阮瞻傳》又記為王戎與阮瞻的故事。
〖釋義〗阮修用“將無同”——莫不是相同——模棱兩可的三個字回答太尉王夷甫關于儒道兩家異同的問話,得到賞識,被聘為幕僚。后遂用“三語掾、三字為掾”等贊美幕府官員。
【三語掾】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官曹三語掾,國器萬尋楨。”蘇軾《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江東三語掾。”陸游《聞勾龍司戶會客山亭》詩:“但恨五日尹,阻造三語掾。”
【三字為掾】蒲松齡《擬上因暑熱太甚清理刑獄釋放罪人群臣謝表》:“三字為掾,輒以于氏之門庭自勵;一行作吏,常以義縱之毛鷙為憂。”
上一篇:三讓徐州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三豕涉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