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高,李季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創作的長篇敘事詩《楊高傳》中的主要人物。
楊高,原本是個孤兒,連姓名都沒有,只喚作“羊羔”。少年時代充滿著辛酸,他“年紀不過十來歲,/個子小身子瘦猴子一般,/臉皮掛在顴骨上,/長頭發遮不著一對大眼”,“雖然是春寒過五月天,/他還把破皮襖披在身邊,/一條皮褲露著肉,/兩只光腳板走路艱難”。當他千辛萬苦找到紅軍后,堅決要求參加紅軍。從此,他才摔掉了討飯碗,撩下了爛皮襖,并且由指導員根據“羊羔”的字音將他的名字改為“楊高”。
楊高熱愛革命事業,熱愛自己的同志;他恨透了罪惡的舊社會,恨透了壓迫人民的反動派。他赤誠勇敢,樂觀開朗。在沙梁上的戰斗中,他經受了第一次革命戰火的洗禮。此后,他始終戰斗在對敵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勇往直前。在橫山之役,黃煙洞保衛戰、二區突圍等數不盡的戰斗中,他又多次身負重傷,“留下滿身傷疤疤”以致身體致殘,但是他的意志卻絲毫未減,因而能夠在以后的艱苦歲月里,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經受了一個又一個的考驗,不斷地成長成熟。
蟠龍一戰大勝后,楊高深入敵后偵察,不幸與敵兵遭遇,楊高同數倍于他的敵兵進行了殊死的戰斗,最后終因力量懸殊,寡不敵眾而被捕入獄。雖然身陷囹圄,楊高依然激情滿懷: “想起媽媽和說書的,/又想起了劉志丹和老書記。/十幾年生活沒白過,/哪一天不是為共產主義?”充分表現了楊高對黨、對革命事業的一顆火紅的心。當他被押赴刑場時,他更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紅志忍住傷口疼,/瞪著眼挺起胸走出牢房,/不像重傷昏倒人,/倒像座頂天的泰山一樣”,他已經置個人的生死于度外,他惦記著革命的勝利,期望革命的紅旗能插遍祖國大地。同時,楊高又是一個充滿血肉的人物,他對共患難的階級姐妹端陽充滿了純潔、堅貞的愛情,他思念著她; “想起端陽掉眼淚,/不知道她現在住在哪里?/但愿她能活得好,/但愿她勇敢地生活下去”,熱忱地希望她將來“去建設共產主義”。由于真實地展現了人物的豐富內心世界,楊高的形象就更生動感人。
經過革命戰火的考驗,楊高的思想和性格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烈火鑄就了他的紅心和鋼鐵般的意志。革命勝利后,他又發揚戰爭年代的光榮傳統,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中去。他對縣委書記說: “我是個殘廢這不假,/為了黨我留下遍身傷疤。/骨折肉爛心不碎,/我這顆紅心還沒掛花!”于是楊高脫下軍裝,戴起了鋁盔,又出現在玉門油礦,成為一個石油工業戰線的領導者,這時楊高的形象又得到更大的發展。楊高一到玉門,就被宏偉的建設景象所吸引,所感奮。一想到黨,一想到三邊的老鄉和犧牲的烈士,楊高就熱血沸騰,斗志倍添。在“祖國盼油如盼血”的日子里,為“早早發現它幾個大油口”,楊高廢寢忘食地學習新本領,堅決要攻下技術堡壘,熱情地支持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井場出現了井噴事故時,他不顧一切地沖過去蓋住井口,表現了忘我的犧牲精神;當他接任大隊長時,他“不分日不分夜在戈壁上跑,/一個冷饃一頓飯,/汽車上打個盹算是睡覺”。這正是他當年頑強的戰斗作風的繼續和發揚。在楊高的帶領下,廣大石油工人以澎湃的革命熱情投入火熱的生產競賽運動,推動并加快了鉆井工作的發展,實現了提前出油的計劃。這時,柴達木又發現了大油田,楊高豪情滿懷,又帶領他的鉆井隊出發了。
楊高的一生,是歷盡艱辛苦難的一生,也是頑強戰斗的一生。他那對黨和人民的無限深情,他那百折不撓、永遠向前的驚人的革命意志,他那對愛情忠貞不渝的精神,正是我國各個時期革命戰士的優秀品質的高度概括。因此楊高這個成功的革命者形象,就永遠閃耀著燦爛的光彩,鼓舞著千百萬人前進。
上一篇:《楊貴妃》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楊龍友》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