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薪之疾是什么意思
【典源】 《禮記·曲禮下》:“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唐孔穎達疏:“言曰某有負薪之憂者,此稱疾之辭也。某,士名也;負,擔也; 薪,樵也,大樵曰薪。……憂,勞也。言己有擔樵之余勞,不堪射也。”
【今譯】《禮記》講,當國君令士射箭時,如果士不能,就以自己有病而推辭,委婉地說,“我有負薪之憂。”
【釋義】后以此典借指人患病。
【典形】 采薪之憂、負薪、負薪苦、負薪之疾。
【示例】
〔采薪之憂〕 元·揭傒斯《龔先生碑》:“大父耄老,家君適有采薪之憂,幸少貸,當代輸。”
〔負薪〕 魏·阮籍《辭蔣大尉辟命奏記》:“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
〔負薪苦〕 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已免負薪苦,仍游椒蘭室。
〔負薪之疾〕 宋·張孝祥《病愈答愿供佛道場疏》:“屬有負薪之疾,愿薦伊蒲之羞。”
上一篇: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貪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