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新野是什么意思
《三國演義》: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興師南征,命曹仁、曹洪引兵十萬為前隊,先鋒許褚帶鐵甲軍三千開路,殺奔新野,攻打劉備。劉備用諸葛亮之計,盡遷民眾往樊城,于新野空城中暗布引火之物。除于四門設伏外,又分兵截流于白河上游,設伏于博陵渡口,再于離城三十里處屯軍作疑軍。曹仁等兵至,果疑不敢追,奪城暫駐。入夜,備軍除東門有意放一出路外,三門外伏兵齊發,施放火箭入城,全城火發,曹軍大亂,自東門奪圍而出。備軍追逐至白河,上流放水,曹軍淹溺無數,殘軍于水緩處奪路至博陵渡口,又被阻擊。曹仁曹洪全軍潰敗,肝膽俱裂。
引用義:在戰爭或競爭中,弱方運用智謀戰勝優勢一方。[例]敵人挾優勢兵力撲向我根據地,滿以為勝利垂手可得,哪知我方布了個火燒新野之計,中計的敵人,被狠狠教訓了一通。
上一篇:滿床笏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燕(yan)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