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旨相公是什么意思
《宋史·王珪(gui)傳》:宋朝大臣王珪,官參知政事至宰相,共十六年,毫無建樹。他上殿呈文,說“取圣旨”;得皇帝御批,則說“領圣旨”;退殿以圣旨告諭眾官,又說“得圣旨”。其本人,決不多說一字。故被時人譏為“三旨相公”。
引用義:庸碌無能的官員。[例]作為一個基層領導者,也應當有自己的主見和建樹,切不可作“三旨相公”。
三旨相公是什么意思
《宋史·王珪(gui)傳》:宋朝大臣王珪,官參知政事至宰相,共十六年,毫無建樹。他上殿呈文,說“取圣旨”;得皇帝御批,則說“領圣旨”;退殿以圣旨告諭眾官,又說“得圣旨”。其本人,決不多說一字。故被時人譏為“三旨相公”。
引用義:庸碌無能的官員。[例]作為一個基層領導者,也應當有自己的主見和建樹,切不可作“三旨相公”。
上一篇:一枝安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三紙無驢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