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韶忘味是什么意思
【典源】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注: 周曰:“孔子在齊,聞習韶樂之盛美,故忽忘于肉味。”《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今譯】孔子到齊國,聽到虞舜時的韶樂后,三月嘗不出肉味來,他說:“想不到音樂竟有這么高的境界,這么大的力量啊。”
【釋義】后以此典形容音樂高妙,令人忘情; 也用以指恭聽帝王之樂。
【典形】 三月忘味、適齊忘味、聽咸韶、忘肉、忘味、聞韶、聞韶忘味、宣尼忘味、三月忘肉味、忘味三月、在齊聞韶、忘肉味。
【示例】
〔三月忘味〕 宋·黃庭堅《次韻答堯民》:“譬如聞韶耳,三月忘味嘆。”
〔適齊忘味〕 北周·庾信《賀新樂表》:“聘魯請觀,理當見其盛德; 適齊忘味,定是知其盡美。”
〔聽咸韶〕 唐·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入其門者,披煙霧于九天; 聞其音者,聽咸韶于三月。”
〔忘肉〕 金·元好問《繼遇軒和黨承旨》之二:“大雅久不作,聞韶信忘肉。”
〔忘味〕 唐·張鷟《游仙窟》:“一時忘味,孔丘留滯不虛; 三日繞梁,韓娥余音是實。”
〔聞韶〕 宋·陸游《病思》之四:“本自入山緣服玉,不應(yīng)忘味待聞韶。”
〔聞韶忘味〕 宋·蘇軾《山村五絕》之三:“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宣尼忘味〕 唐·元稹《簫韶九成賦》:“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于耳盈。”
上一篇:聞蟻牛斗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陳仲食李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