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花·詠夜合花》詠合歡花詩鑒賞
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
對此能銷忿,旋移迎小楹。
在納蘭性德所寫的詩、詞、文、賦中,《詠夜合花》詩應占有特殊不凡的地位。這首詩也為所有研究納蘭性德的學者所重視。原因很明顯,因為《詠夜合花》是性德一生中的最后一篇作品。寫作此詩時,性德已身患寒疾,孰料此后竟因“七日不汗”而溘然長逝! 時為七月三十日,年僅三十一歲。
關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和背景,有來自多方面有價值的準確記載。
身為康熙皇帝御前一等侍衛的納蘭性德,一向喜歡結交漢族平民文士;與他們真誠相處,友誼深厚。這首詩寫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二十三日,性德與幾位文友的最后一次聚會上。地點是在北京自家的庭院;也即是他的父親,當朝宰相(大學士)明珠的宅第中。性德時常生病,這一天即又感到身體頗為不適,但他還是打起精神邀集了好友梁佩蘭、顧貞觀、姜西溟、吳天章、朱彝尊等,到家中來,詩酒酬唱。這幾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漢族文士。夏歷的五月尾,已近小暑,日長天熱。庭院中的兩棵合歡樹繁花似錦,生意盎然。他們見景生情,便以這滿樹繁花為題,各自寫詩,歌詠夜合花并兼以抒發情懷。
這首五律說的是:自家堂階前的兩株合歡樹,正是枝繁葉茂,繁花盛開之時。無論花開花落,都與晴天雨天相同命運,互相伴隨;花樹的影子,投射在廳堂的竹簾上,錯雜晃動;芬芳的花朵卻是由水和污泥中生出的。見到這滿樹繁花,能夠銷解我的愁懷與忿懣;因而我走近這庭院中的合歡樹,久久地欣賞它,思緒綿綿。
詩人十分喜愛合歡樹和夜合花,所以,歌詠夜合花便是詩人性德的一種精神寄托。因為在欣賞自己心愛的樹花之時,可以暫時忘卻憂愁,解除心中不平之氣。
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對此能銷忿”一句。這話說得十分明確、直接。貴為宰相之子,身為皇帝高等侍衛的性德有什么“忿”要銷呢?他的“忿”又為何如此之深? 這一句又出現在他生平最后一篇作品中就更耐人尋味了。要回答這個問題,便需從性德一生中表現的全部思想去探討了。
性德的好友顧貞觀稱他的身世、地位是“掇科名、擅文譽,少長華閥,出入禁衛”。但性德思想上卻一貫是淡泊于自己的高貴出身和榮華身世的。他看破人生,以避世隱居為最高理想;要求個性解放,不受拘束;厭惡深受束縛的侍衛生活;他重視愛情與友誼,為經常遠離親人而憂愁感慨。他實際上生活得極不如意,個人抱負始終未得施展,因而常是愁情滿懷,郁郁寡歡。心情抑郁,甚至常生忿懣,在他去世之前更為嚴重。
他逝世前一月余,即這年的四月中。他送好友嚴繩孫南歸。嚴繩孫后來在《祭文》中回憶性德的當時情形是“悵然傷懷”和“若有所甚不釋者”。足見出他內心感傷之慘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那些“經常性”的因素外,還與新近在生活上的不幸遭遇有關。即他逝世前半年曾娶浙江才女,也是詞人的沈宛為側室,但婚后的情況并不如意,雖然具體內容今日已無從得知,但主要還是沈宛在這新家庭中難于與婆母等人相處吧!這事給性德帶來極大的不快,甚至產生了惱怒之情。
姜寰英(西溟)等性德的好友,對性德的近況和心情是十分了解的,所以,在性德寫成《詠夜合花》詩后,姜寰英也寫了《夜合花·容若齋同梁汾、藥亭、天章》一詩:
窗前故搖曳,況復曉風吹。得地為交讓,生庭即采芝。
分明上階薄,交翠拂簾遲。良會歡今日,無煩蠲忿為。
——《湛園詩稿》
這首五律,前六句都是歌詠夜合花,后二句則聯系現實,勸慰身為聚會主人的性德,今天是大家聚首的高興日子,就應免掉忿懣,不去想那些使人煩惱的事情吧!看來,賞景觀花確能起到使人銷煩忘憂的作用。不僅古人如此,今人也是同樣。
性德的《詠夜合花》是在詩友聚會中即興寫出的,時間匆迫,未及仔細推敲,因此不是詩人精心結構之作。但既使如此,這首詩還是寫得很好的,體現了詩人的才氣和工力。不僅在格式、對仗、平仄上完全合于五律的規范,而且藉物詠懷,思想豐富,全面充分地表達了詩人當時的心境。
中間四句:“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設想新奇,造意深刻,用詞考究,對仗工整,平仄諧合。以筠箔指竹簾,以水沉指水和泥土,都不是常用之詞,但稍有知識者便會考知其本意。這表明,詩人不僅知識豐富,而且善于遣詞造句。“對此能銷忿,旋移迎小楹”,“楹”本是廳前的柱子,這里詩人用來代指靠近廳堂的兩株合歡樹,不僅意境全出,而且自然協韻,說明詩人用詞的巧妙。此外,全詩運用白描寫作手法,不事鋪排夸張;語言風格清俊淡雅等都是顯著特色。也與納蘭性德詩歌總的藝術特色相合。
納蘭性德除是大詞人外,還是著名詩人。他寫的詩數量反而略多于詞,僅說他是詞人,實是以重點代替了全面。從這首《詠夜合花》詩,我們也可看出他的詩歌寫作才華。
上一篇:李東陽《夜合花》詠合歡花詩賞析
下一篇:喬茂才《夜合花》詠合歡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