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妄加推測,根據事實判斷
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一定是實事求是,有理有據,而不是捕風捉影。有時候,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見到有些疑心病較重的人,事先不調查,不了解,只是憑一些道聽途說,或者只憑自己的主觀猜測,就作出判斷或發表自己的意見,結果導致說話沒有可信度,還有可能給話題中涉及的某人帶來一些意外的傷害。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他人的議論,只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相信別人也不會跟自己過不去。對那些似是而非的流言,不要偏聽偏信,要理智分析,靜觀事情的變化,請勿感情用事。不無端地猜疑別人,理智、冷靜地對待別人的猜疑,這應該是我們保持的正常心態。
林黛玉剛剛進榮國府的時候,對她就有一句評語:“心較比干多一竅。”后來,林黛玉看到史湘云掛了金麒麟,寶玉最近也得到了一個金麒麟,林黛玉便開始疑慮:“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于是,林黛玉便去偷聽,結果卻聽到了寶玉厭煩史湘云勸他留心仕途經濟的話,寶玉說:“林妹妹不說這樣的混帳話,若說這話,我也和她生分了。”黛玉聽到這樣的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于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刻骨銘心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持;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有一次看戲,大家都看出那個演小旦的有點像林黛玉,只是都不肯說,史湘云卻是快人快語,一下子就說了出來,林黛玉感覺自己受辱了,馬上就生氣了。怕黛玉生氣,寶玉使眼色給史湘云,本來寶玉是一片好意,黛玉卻是更加生氣。
后來,黛玉說起寶琴來,想到自己沒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寶玉忙勸道:“你又自尋煩惱了。你瞧瞧,今年比舊年越發瘦了,你還不保養。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尋煩惱,哭一會子,才算完了這一天的事。"黛玉拭淚道:“近來我只覺心酸,眼淚卻象比舊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淚卻不多。”寶玉道:“這是你哭慣了心里疑的,豈有眼淚會少的!”
避免捕風捉影,不僅是行為,說話也一定要有理有據,不能光靠自己的耳朵聽到了,就以為是真的,心里承認還不要緊,還要擺出來說,那就顯得很沒有分寸了。很多時候,你只憑自己的主管臆斷就開始捕風捉影地說開了,這樣只會使別的人深信不疑。當事情的真相出來后,結果跟你說的差之萬里,到時候你就會為自己的錯誤判斷付出代價,你的可信度將嚴重降低,還會間接地損害你的形象。所以在說話之前,特別是關于自己還不是很清楚的事情,千萬不要捕風捉影,妄加推測,一定要掌握了事實依據才能說話。在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時就開始大發言論,只會讓自己陷入窘境。
那么,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1.擺脫錯誤思維的束縛
有猜疑心理的人通常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標。只有擺脫錯誤思維的束縛,走出先入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心理在得不到自我證實和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下憑空消失。
2.敞開心扉
我們要學會敞開心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靈封閉人為設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猜測和疑慮告訴別人,增加心靈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互相信任,消除隔膜,以獲得最大限度的諒解。
3.無視別人的流言蜚語
猜疑的心理往往是在那些喜歡道聽途說的人的煽動下,才會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果。所以,當聽到流言時,千萬要保持冷靜,謹防自己在聽到流言蜚語時受騙上當。
4.理智分析
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先綜合分析一下對方平時的為人、經歷以及與自己交往多年的言行表現,這樣有助于將錯誤的猜疑心理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收獲平靜的心靈。
疑心病者特別留心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有可能是對方簡單的一句話,他都要琢磨半天,努力去發掘其中的“潛臺詞”。這樣時間長了,我們便不能輕松與他人交往,便會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系;還有可能由懷疑別人發展到懷疑自己,最終變得自卑、消極、怯弱。
上一篇:準確定位自己,確立人生方向
下一篇:別情緒化,行動之前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