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擾亂課堂秩序、不遵守課堂紀律怎么辦
作為父母,我們知道,孩子步入學校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學習,而課堂學習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聽講的效果。但很多孩子,一到上課時,就由一個以前上課認真聽講的好學生變成一個“搗蛋蟲”,這不僅給老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困擾,也讓很多父母憂心忡忡。很多父母也被老師請到學校,希望能找到一條有效解決問題的途徑。
“我真不知道您的兒子是不是有多動癥,他這樣總是搗亂,我沒法上課,也影響了其他同學。希望你回去好好和他溝通下。”一位老師義憤填膺地對某家長說。
“我這個月已經是第五次被老師請到學校了,我兒子上課要么不聽講,要么和同桌講悄悄話,更為嚴重的是,一次他居然把籃球拿出來,和幾個男生一起玩起傳球,那個新來的英語老師被氣得半死。”一位父親說。
“我的女兒一點也不像別的女孩那樣討人喜歡,她在班上是個不受小朋友歡迎的孩子,她簡直就是班上的‘搗亂大王’:老師讓小朋友們排隊離開教室時,她在地板上爬來滾去地瘋;小朋友們聚精會神聽老師講故事時,她推推左邊的同伴、拍拍右邊的同伴,不停地搗亂;游戲的時候,月月又很霸道,她喜歡的玩具就要獨占,不讓其他小朋友碰……”
其實,不少老師都遇到過這些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孩子,只不過有的老師能“鎮”得住學生,而有的老師天性溫柔,就難免會受一些學生的“不敬”。所以,我們做父母的,除了關心孩子平時的學習成績,也不要忽略了培養孩子的校園生活,其中第一點就是遵守課堂紀律。
一般來說,孩子在課堂上不能注意聽講大約有三種表現:
一是這些孩子不聽講,但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也就是不會影響到老師上課,也不會影響他人聽課,但卻在座位上做小動作,比如,玩文具、聽音樂、看課外書等。
當然,這類孩子不聽講并不是為了讓老師生氣,而是因為他們根本無法聽進去老師上課的內容或者根本聽不懂。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種學習障礙。
二是自己不聽講,還影響周圍其他的同學。這類同學似乎永遠有說不完的新鮮事,甚至繪聲繪色地為周圍其他同學講述。有的同學礙于面子或者同樣有話要說,也有的同學是不和別人說自言自語,這就造成課堂學習中的一種噪音,既嚴重干擾了老師的課堂教學,又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是一些同學自己不聽講,還在課堂上大聲喧嘩,甚至隨便下座位、打鬧,極大破壞了老師的課堂教學及學生的課堂學習,老師經常不得不中止教學維持課堂紀律。
對于這種孩子的這些情況,我們家長要明白,這是極度缺乏教養的,必須要給予干預。要知道,孩子進入學校,就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這樣,教師的教學工作才能進行。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遵守課堂紀律,是對老師的最基本的尊重。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協調老師做好孩子的心理調整工作呢?
1.建議老師對孩子進行一些教育方法上的調整
一般來說,學生犯錯誤,老師都比較厭煩,尤其是那種屢教不改的學生,老師一般都會采取罰站、當眾批評、叫家長的方式來處罰他。然而,這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面子問題,這種方法只會加劇孩子的對抗心理,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因此,父母不僅不能接受教師的懲罰方法,而且要建議老師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與支持,與其建立良好的溝通。
另外,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建議老師讓孩子多進行一些自主性學習。課堂教學正發生著“靜悄悄的革命”,不論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還是“洋思經驗”中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等,都在努力探索實踐新的教學理念,而這一切又都需要老師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擁有一個愉快的心情。
2.不要給予孩子過大的學習壓力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過分看重學習成績,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種感受,當他們學習成績下降,父母常常是老賬新賬一起算,把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歸結到玩得太多、不認真等,甚至罵孩子“蠢”“笨”等,這只能導致學生的對抗情緒。在課堂上,他們沒有學習的動力,逆反心理會再次使得他們不認真聽講。
總之,作為父母,我們不要認為孩子在學校,就可以放任自流,讓老師管教等,任何父母,都必須做孩子情感的依靠,如果你真的能做到理解孩子,讓孩子產生情感認知,那么,你會發現,你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孩子就會很有禮貌和教養。
上一篇:不要郁郁寡歡,尋找讓自己放松的方式
下一篇:專注力,是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