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需要一桿秤
弗蘭斯·穩瓦爾和薩拉·布羅斯南兩個人,都是美國埃默里大學的教授、科學家。他們對一些卷尾猴進行了這樣的訓練或實驗:讓它們把禮券遞給研究人員,并以此來換取食物。
實驗開始的時候,絕大多數卷尾猴都很愿意配合實驗,將禮券遞給研究人員,然后得到同樣的獎賞,那就是一片黃瓜。就是說,有95%的卷尾猴高高興興地把禮券遞給研究人員,然后心滿意足地接受并享用一片黃瓜。
但后來,研究人員開始給兩組猴子不同的待遇:給其中一組的獎賞是葡萄,給另一組的獎賞依然是一片黃瓜。結果,原來高高興興接受黃瓜片的猴子,在看到同伴得到甜甜的葡萄,而自己得到的卻是淡而無味的黃瓜片之后,認為自己受到了忽視,甚至歧視。
在它們當中,有的猴子不再接受黃瓜片;有的猴子雖然接受了黃瓜片,但是不愿意吃;有的猴子大發脾氣,把黃瓜片扔出籠子;有的猴子則開始罷工,不再傳遞禮券。只有60%的猴子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合作。
科學家們發現,猴子天生具有渴望公平的意識。當它們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時候,就生氣或發脾氣,就會做出2歲孩子的父母所熟悉的那些各種反抗。
那么渴望公平的意識,在人們的心目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呢?美國《幸福》雜志曾作過這樣一個調查:在你和對手之間競爭時,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發出了100份問卷,一個月之后返回了99份。讀者做出了完全一樣的選擇,那就是公平。不用多說,這些讀者當然知道,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
由此可見,渴望公平在人們的心目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公平,不僅依靠人有好素質,而且更依靠社會有好機制。
上一篇:真材實料需要挖掘
下一篇:細節能夠決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