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攸重義棄子保侄
鄧攸是西晉平陽襄陵人,東晉元帝時曾任吳郡守,官至尚書右仆射。永嘉末年,鄧攸被石勒軍所俘,連同妻子、兒子和侄子同被擄。石勒打算擄他們過泗水北去。
鄧攸見岸邊雜草叢生,林木茂密,便用刀砍壞了載他們的牛馬車,牽著牛馬,帶著全家,藏在密林中。等石勒的軍隊過了河,走遠了,鄧攸才用牛馬馱上妻子、兒子和侄子向南逃去。
誰知,路上又遇上了強盜,搶走了牛馬,他只得擔著兒子、侄子,偕同妻子徒步行走。雖然不停地趕路,但行進非常緩慢。
鄧攸想:像這樣帶著兩個孩子逃命,很難都保全性命;如果只帶一個,或許能幸存。可是,一個是自己的獨生子,一個是弟弟的遺孤,舍棄哪個呢?
鄧攸左思右想,橫下一條心,對妻子說:“此去江南,遠隔萬里,很難兩全。弟弟過世,若舍侄兒,會斷其子嗣。只有舍子保侄了!日后若能幸存,或許能再生子!”
妻子是個深通情理的人,知道此時丈夫的心,比她還難受。她流著淚,說:“他父,大丈夫自古義為先。此刻,也只能舍子取義了……”說完,夫妻對泣。于是,將子棄于荒野。
可是,早晨棄了,晚上又追上來了。鄧攸見了,居然將自己的兒子拴在了樹上。
兒子掙脫著,哭喊著:“爹呀——娘呀——”哭喊聲撕心裂肺。他們不敢回頭,帶著侄兒,抽抽噓噓,向前趕路……
“自古義為先”。鄧攸棄子保侄的抉擇,是與他平素的修養分不開的。沒有“載米之郡,唯飲吳水”的平素,哪有棄子取義的瞬間呢!
上一篇:逼鴨捕兔的懶人
下一篇:鄒長倩良言贈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