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完美的人生
愛迪生說:“沒有放棄就沒有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發展。”生命并不是只有一處燦爛輝煌,學會包容過去,融通未來,創造人生新的春天,人生將更加明媚和迷人。對于人生中的種種,既然拿得起,就應該懂得放下。對于自己的過去,大可不必耿耿于懷,是好是壞都已經成為過去,且把它看作是一張白紙,放下了,心中就沒有了埋怨與不滿,生活的一切都會順利平穩。
假如你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是應該有所作為的,那就更需要重視自己的存在。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偉大的、富有創造力的,只是我們經常忽略這一點。在生活中,從來不缺乏體驗與成長的機會,即使身處絕境,不也正是開辟新天地的大好時機嗎?當我們不堪負重前行的時候,就應該學會放下,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力氣繼續前行。
宋朝的呂蒙正,被皇帝任命為副相后第一次上朝時,人群里忽然有人大聲譏刺他說:“哈哈哈,這種模樣的人,也能入朝為相啊?”可呂蒙正卻像沒有聽見一樣,繼續往前走,然而,跟隨在他后邊的幾個官員卻為他鳴起不平來,拉住他的衣角,非要幫他查查到底是誰如此大膽,竟然敢在朝堂上譏刺剛上任的宰相。
呂蒙正推開眾人,說:“謝謝大家的好意。我為什么要知道是誰在說我呢?一旦知道了,一生都放不下,往后還怎么處事?”
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大的挫折與大的災難時可以不為之所動,可以坦然承受之,這就是一種肚量。禪宗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為樂事,這便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對于生活中的種種,既來之,則安之,便是一種超脫,不過,這種超脫又需要經過多年的磨煉才能養成。拿得起,實在可貴;放得下,方是人生處世之真諦。
呂蒙正善識人,所舉薦的人,后來無不成為國家的棟梁,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旦用了某人,便不再用自己的權力來約束其才能的發揮。做宰相期間,他一直以“無為而治”作為自己的施政方針。有一天,他的兩個兒子憤憤不平地對他說:“爸爸,外面都傳說你無能,你做宰相,權力怎么能都被別人分奪去了呢?”呂蒙正聽了,哈哈大笑說:“我哪有什么能耐??!皇上不就是看我善于識人,才提拔我當宰相的嗎?我當宰相就是為國家物色有能力辦事的人,我要權力干什么???”
一個弟子問老師:“如何才能成佛?”大師回答說:“放下!放下你一切的執著于成佛的念頭,放下你的總是執著于成佛的那顆心。”善畫者留白,善樂者希聲,養心者留空。生活中,人們往往是拿得起,放不下,因為較真,他們難以放下各種欲望。其實,放下是一種智慧,它作為生存之態,是化繁后的睿智,是畫龍后的點睛,是深刻后的平和。正如美國作家梭羅所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放下的,他就越富有?!倍挥锌撮_了,我們才能真正地放下。
有位登山者在一次登山中,首次不使用氧氣,成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當他下山后,人們紛紛問他成功登頂的秘密時,他說:“這沒有什么秘密,我知道大腦是一個重要的耗氧源,科學家曾告訴我們,各種思想在大腦中相互撞擊時,竟要消耗我們吸入全部氧氣的40%。所以,為了減少對氧氣的消耗,我只有向前走這一個念頭,至于其他的任何想法我都把它們統統從腦子里拋掉,沒有了任何的雜念,我就等于放下了一個背在身上的巨大的包袱!輕松地向前,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密?!?/p>
對于生活中的每一個人而言,我們從來不否認功名、利祿、榮辱、愛恨、死亡、懼怕、苦樂等存在于自己心中的時候,往往也會成為自己內在的渴望超越自我的一種原動力。不過,我們一旦執著于這些,就會讓自己在前進的路上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一個人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看得開。
對話自己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币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對于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有智慧的人大都等閑視之,屢經風雨的人更是有自知之明;對于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心對待,就更容易掙脫。
上一篇:把握當下,珍惜今天的奮斗時光
下一篇:按計劃消費,把錢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