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伊即興創(chuàng)作《梅花引》
王徽之是我國東晉時著名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才華,但卻生性邋遢,崇尚當時所謂的名士習(xí)氣,平時不修邊幅。
有一天清晨,一艘船靜靜地停泊在秦淮河的青溪邊。船頭站立著幾個表情嚴肅的侍衛(wèi)。岸上來往的行人們早已猜到船中坐的必定是某位官職來頭不小的人,卻也不敢走近前去探查一番。偶爾有幾個膽大的,也只是裝作神色匆匆地往船里瞥一眼,就在侍衛(wèi)冷峻的注視下慌忙走開。
船中坐著的王徽之瞇著眼懶洋洋地打了個哈欠。這次赴皇帝之召趕赴京師,本來在常人看來算是件要緊事,可誰讓他王徽之生性清高又孤傲,一路上隨心所欲不緊不慢,船停停走走,最終又在秦淮河邊停靠了。
久坐不免無聊。王徽之從船中的暗處看著一個個帶著滿臉憧憬與敬畏神色向船中窺視的人,不禁暗暗覺得好笑。
一朝為官,各種規(guī)矩束縛多得很,還不如以前自己無官一身輕的時候,想去飲酒便飲酒,想去游玩就去游玩,多么隨性!可惜自己如今一身官服,就連沒有著裝整齊都要被人指指點點,好不麻煩!如此累贅的苦差事,為何他們就如此向往呢?
王徽之注視著平靜又帶些微綠的水面,思緒又轉(zhuǎn)到了他酷愛的那一片竹林上。浪費這大好的時光千里赴京城,最后也不過又要得一個更加麻煩的官職,還不如回家尋一片竹林,安安心心每日賞竹,吹簫飲酒,也不枉虛度年華啊!
思緒已定,王徽之決定上岸去再買一壺酒打發(fā)這平淡的時光。他隨手抄起手邊的一件外衣就套上了,也沒有在意自己是否穿戴齊整。一旁侍候的書童見狀面露難色,但在看到王徽之的目光后立即低頭,欲言又止。王徽之撇了一下嘴。蓬首散帶,不綜府事,隨你世人怎樣說,我自這樣瀟灑來去,你又奈我何?
還沒等步出船頭,王徽之立即被岸上的一位駐足賞景的行人吸引了注意力。那位路人不是別人,正是擔(dān)任過豫州刺史進督豫州十二郡和揚州之江西五郡軍事,任建威將軍、歷陽太守等的名將桓伊。
雖為將軍,但桓伊并不是粗野之人。恰恰相反,謙遜文雅的桓伊不僅有著文韜武略,而且音樂素養(yǎng)頗為深厚。世人皆知桓伊最擅長的是吹笛,據(jù)說他使用的竹笛,是東漢著名音樂家蔡邕親手制作的“柯亭笛”,音色清雅柔和,十分珍貴。
這下可有意思了。王徽之高興地想,想必是上天看我無聊得緊,賜了位名士來為我奏樂取樂。他想馬上走出船去叫住桓伊,卻看見桓伊轉(zhuǎn)身上了輛馬車。
這可不行!王徽之皺眉望著桓伊的馬車,立即回身坐下,抓起毛筆速寫了一封拜柬,隨后往目瞪口呆的書童手里一塞:“去,讓他回來給我吹個曲子聽。”
書童慌忙沖出船,在路人驚訝的目光中小跑幾步攔住馬車,硬著頭皮高聲說:“我家主人方才在船中閑坐,見到桓野王路過,又知道您擅長吹笛,想請您為他吹奏一曲,不知您可否愿意?”一邊說,書童一邊遞上了拜柬。
桓伊從馬車中探身出來,親手接過拜柬。他看著緊張得臉紅脖子粗的書童,有點忍俊不禁。真不知道是哪家的士人,如此冒失地就派人過來,又是追車又是攔截遞拜柬,就為了能聽自己吹一首曲子?也難怪把小小一個書童緊張成這樣。
打開拜柬,桓伊深吸一口氣。雖然這拜柬筆跡潦草,顯然是在倉促之下完成,但那筆墨之間,分明是一股壓不住的豪氣。
拜柬上,字字筆法多變,妍美流暢,絕不是出自普通人的手筆。細看其行跡,竟然和書圣王羲之有幾分相似。
再打量神色拘謹?shù)臅瘞籽郏敢列闹杏辛说住O氡剡@家書童的主人就是那傳聞中的王徽之了。作為書圣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這位王徽之可是出了名的狂傲和散漫,但書法功力也絕對不屈于人下。
雖然早就聽說過這位名家不修邊幅,是個隨性之人,但自己名聲顯赫,畢竟也是有些地位的顯貴,真沒想到他會不顧禮儀貿(mào)然叫人來攔車遞拜柬,果真是位性情中人。
桓伊一向隨和文雅,也不計較這些官場上的禮數(shù)瑣事。自己早就聽聞過這位王徽之的多種事跡了,如今碰見也是緣分,既然想聽,那就去吹一首好了。
想到這,桓伊走回王徽之的船邊,叫隨從拿出胡床,然后取出心愛的柯亭笛,一言不發(fā)地坐在胡床上吹奏了起來,笛聲悠揚,曲調(diào)優(yōu)美。
一位著名將軍坐在岸邊為神秘的船中人吹笛。岸邊的百姓哪里見過這么怪異的場景,一個個目瞪口呆,既心存疑惑,又不想開口驚擾了桓伊的笛聲,思緒紛飛間又漸漸被樂聲陶醉了,誰也不敢出聲。
一曲完畢,桓伊站起身輕輕地拍拍身上的土,把柯亭笛仔細地收了起來。他沒有再往船的方向看,也沒有說任何話,轉(zhuǎn)身就往馬車走去。隨從見狀趕緊收起了胡床,也隨著馬車漸漸遠去了。停泊的船依然安靜。從始至終,兩方都一言不發(fā)。
船中的王徽之仍然坐在原地,微微一笑。他看著桓伊遠去的身影,仍然沒有任何走出船相送的意思。拿起身邊的一壺殘酒,王徽之對著書童,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說:“不錯,是不是?”
書童再次愣住,還沒想好如何回答,又聽到王徽之吩咐了一聲:“開船吧!”
馬車和船都遠去了,但岸邊的人卻未散盡。這首曲子悠揚的曲調(diào)還久久未在他們心中耳中腦中散去。桓伊當時即興為王徽之吹奏的這一首曲子,就是后來著名的《梅花引》,也叫《梅花三弄》。
上一篇:來源歌德《野玫瑰》的曲
下一篇:步行數(shù)十里聽演奏的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