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要無所畏懼
斯坦麥茨生下來就有殘疾,左腿不能伸直,背部隆起。但是,醫生叫他父親放心:“他能活下去的,不要緊。”
斯坦麥茨的父親卡爾·海恩里奇一聽此話,挺起胸脯說:“哦,他會活下去就行。”
斯坦麥茨一家人一貫都是這樣挺起胸脯過日子的,盡管面前障礙重重。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德國和波蘭之間不斷移動著的國境地區,從事勞動,承受著綿綿不絕的苦難,他們都是靠著機智和肯干活過來的。現在也不會為這呱呱墜地的新來的小客人擔憂。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斯坦麥茨在失去母親的情況下堅強地活下來了。他的父親是一條鐵路上的石印工人,把他寄養在祖母家里。
在布雷列斯勞城的多文齊恩街的一間大房間里,調皮的孩子和他祖母玩著,他學會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從祖母的寵愛中撈取好處。她給他講波蘭本鄉的民間故事,也講《圣經》里的關于古代希伯來的黃金和雄偉城市的故事。
“祖母,我們也有奇跡般的城市,不是嗎?”小卡爾問。
“也許我長大后,也可以幫助建立一個這樣的城市。”
小卡爾用積木搭起一座《舊約》所羅門王的宮殿。當祖母不在旁邊的時候,他在里面點起一支蠟燭。但是,火焰點燃了木塊,眼看要燒成大火,祖母趕來用水澆滅了火。木宮殿里一片汪洋。
斯坦麥茨又難過又害怕。原來,太多的光亮會發生這樣的結果。長大以后,他在心里就設想如何弄到光明,照亮宮殿,而又不致把它燒成灰燼。
斯坦麥茨進小學的時候,可以說還像個嬰兒。還只有5歲,他就學拉丁文動詞的文法。7歲學希臘文和一點兒希伯來文。8歲時,他的代數和幾何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斯坦麥茨念完了10年制學校,正準備以最優等成績榮譽畢業。他神經緊張地等待畢業大典的到來。當時的習俗,要求畢業班全體學生,穿好禮服,坐在臺上,參加口試。
斯坦麥茨買不起禮服,就租了一套。但是,在隆重禮儀的那天早上,學校布告欄上貼了一張布告:“卡爾·奧古士特·魯多爾夫·斯坦麥茨,由于成績特別優異,免于參加口試。”
斯坦麥茨慢慢地把禮服折疊起來放好,兩頰流下了熱淚。他懂得免他口試的原因,因為他是個殘疾人。老師們認為在大庭廣眾面前讓這個學生上臺不體面。
實際上,他們的思想才是殘缺的呢!在那么多學生中,老師單把他挑出來,這只能增加他的痛苦和孤獨感。從此,卡爾·斯坦麥茨一生一世就再也不穿禮服了。
在他進布列斯勞大學后不久,他就表現出驚人的才智。他的教授們對他玩弄數字的魔術般的本領大為驚訝。同學們對于他“高深莫測的心眼”,倒真的有幾分害怕。
在瑞士蘇黎世,斯坦麥茨依仗撰寫天文學的文章,來賺取微薄收入。他在工業綜合大學讀書,和一個同學住在市鎮邊最后一條街最后一幢房子的最高一層樓上。這里出現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跟斯坦麥茨同住的一個同學告訴他:“假如你到美國去,你會丟掉你對于政治的重視,而專心致力于數學。在美國,他們迫切需要工程師。”
斯坦麥茨終于到了美國。這位貌不驚人的年輕殘疾人,一瘸一拐地走上紐約的鬧市,身上只有幾封給幾家電器公司的介紹信以及一套數學符號作為他的唯一資本,此外就只有隨身帶來的滿腔希望。
斯坦麥茨搬進布魯克林一家廉價的住房,并立刻開始找工作。他找了愛迪生電氣公司的總工程師,結果得到的是一個粗魯的回絕:“這些日子來美國的工程師太多了!”
斯坦麥茨又訪問了魯道夫·艾赫邁爾的制造廠。秘書把他當作一個流浪者,正準備趕走,恰巧這時艾赫邁爾先生本人踱進了辦公室。魯道夫·艾赫邁爾仁慈地望著他說:“過一個星期來看看,也許有一個工作機會。”
真的有了一個工作機會,那是一個星期12美元的繪圖師位置。不到三年,卡爾·斯坦麥茨就依靠自己的努力脫穎而出了。1892年1月,在美國電機工程師協會的一次會議上,一個最不知名的會員斯坦麥茨走向講臺,然后用他蹩腳的英文,吃力地向大家宣讀了一篇數學論文。
在這篇論文里,斯坦麥茨明確地闡述了精確的電流滯后定律。從此再不需要盲目地制造發電機了。卡爾·斯坦麥茨已經馴服了電力,使之為人類服務。
1901年,斯坦麥茨當選為美國電機工程師協會的會長。次年,哈佛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哈佛大學校長埃里奧特致詞說:“我將此學位頒贈給閣下,作為美國最卓越的、從而也是世界最卓越的電機工程師,閣下獲此榮譽當之無愧。”
上一篇:成功從做小事開始
下一篇:成功的門從不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