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歸類的關系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在我看來,即使是幸福的人際關系,也并不真正相似,至少不會一模一樣。
世界上所有的二人關系都不會一模一樣,而是全都有自己的模樣。比如說這對親子關系母親愛兒子多些,那對親子關系女兒愛父親多些;這對朋友關系他更喜歡她,那對朋友關系她更喜歡他;這對戀人是雙向的愛,那對戀人是單向的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可以對比較相似的人際關系做一個大致的歸類:第一級的分類是在熟人圈和陌生人群之間的分類,這就是大量的如首屬群體與次屬群體的分類;機械團結和有機團結的分類。而費孝通的差序格局也可被視為這樣一種分類:以個人為中心,分內圈和外圍,內圈是熟人,越向外,越是陌生人。
第二級分類是在熟人圈內的細分,一般可將大多數的熟人關系歸類為愛情關系、親情關系和友情關系三大類。但是人們在做這種歸類時,往往會忽略許多無法歸類的關系,比如一半愛情一半友情的關系。
仔細分析,其實這樣無法歸類的關系非常之多。中國社會是一個同質性很強的社會,比如人人都要結婚,人人都要生孩子,就連同性戀都會跟異性結婚,有的就是為了給家庭盡傳宗接代的責任。但即使在中國這樣高度同質性的社會,還是存在很多無法歸類的關系。
舉例言之,有一半愛情一半友情的關系,有一半愛情一半親情的關系,有一半親情一半友情的關系,有愛情、親情、友情各占1/3的關系,等等。不可以說,這樣的關系就不存在,或者這樣的關系就不應當存在。形成這種關系的原因千差萬別,千頭萬緒,最正能量的態度是寬容,寬容它們的存在,善待它們的存在,多肯定,少否定。因為肯定它們帶來的往往是正能量;而否定它們卻會帶來負能量,甚至會毀掉一些原本非常美好非常奇異的人際關系。
不可歸類的關系有時涉及兩種或多種可以歸類的關系的重疊,比如親情和友情的重疊——一對父子既是父子又是朋友;親情與愛情的重疊——兩個人既是親人又是情人;友情與愛情的重疊——兩個人既是朋友又是情人。
不可歸類的關系有時是可歸類關系中一些元素的缺失,比如精神戀愛關系——性元素的缺席;虛擬的親情關系——血緣元素的缺席。
不可歸類的關系之所以能夠存在,內源性的原因在于人性的多元,有些人性比較少見,難以歸類;外源性的原因則是環境的逼仄,由于居住地點、身體特點的限制,無法建立可以歸類的關系。
不可歸類的關系不僅可以是美好的,而且可以是非常自由的。正因為其無法歸類,也就可以不受可以歸類關系的規范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想讓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想讓它發展到什么程度就讓它發展到什么程度,因為沒有世俗的規則可以對它加以評價、臧否、攻訐或者禁止。它就像一個怪物,讓人無以名之,無所措手足;它又像一個仙女,可以自由徜徉在廣闊的空間和無盡的時間之中,自得其樂。
福柯有一次發感慨:我們有一些婚姻關系、家庭關系,但是我們的人際關系形式少得多么可憐呵。他是在講到同性之間的收養兼伴侶關系的時候發的這番感慨。真的,我們有什么理由反對人們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創造出來的那些不可歸類的關系呢?
上一篇:無欲無求優哉游哉
下一篇:最后一天與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