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總得相信些什么
任何時候,失去的不代表永遠失去,總是會找回來,而找回來的不代表你會永遠擁有。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會變化。變化的時候,得的失了,失的得了,而能夠不讓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心靈起起落落的,就是我們的信仰。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于索求物質,用加減乘除來衡量自己現在擁有了多少,但很多東西并非我們通過追求就可以掌控的。很多時候是整個社會、整個環境掌控著你這個人。你認為你擁有了,但沒多久就不屬于你了。
我們總是認為人的快樂與否與所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多少相關,所以盲目地追求物質。就像“二戰”以后的日本,整個國家經濟崩潰,那時候強烈的危機意識讓日本快速累積了大量財富。經歷了二三十年的經濟繁榮,日本卻成為了全世界高自殺率的國家,就是大家在追求物質的過程中忘記了信仰。很多人不是因為沒成功而自殺,而是成功后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這一輩子的拼搏努力終于得到,可是以后為何而戰?
為什么德國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它們同是戰敗國,德國人在崛起的同時卻沒有像日本人,原因是什么呢?很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認為“二戰”后德國人會發瘋,因為他們遺棄了上帝,才會成為魔鬼發動了戰爭,造成了對猶太等很多民族的傷害,所以戰后“找回上帝”是他們發展經濟的另一個目標。
由此可以發現,在物質積累的過程中,要有信仰才能夠在物質發達后心靈也同等強大。信仰不是固定的,并非只是指某種宗教。對自己所認定的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種想法,為它付出、追求一輩子,也許什么都沒有得到,但最后也不會后悔,你因為這種堅持獲得了強大的力量和支撐,那就是一種信仰。
通常來講,我們追求財富和健康都不是錯的,但如果在追尋的時候,它帶給你的是承受不了的痛苦,帶給周邊的人也是無盡的苦難,這就表示你已經變成它的奴隸了。思想跟物質兩者無法分離,我們的靈魂跟我們的身體怎么分?靈魂離開身體,人就不叫人,叫尸體;如果只有靈魂,沒有身體,我們叫鬼魂。這兩者必須綜合起來,才是一個正常的人。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在追求什么?我們對物質的追求難道不是為了讓靈魂快樂一點嗎?我們想擁有錢,擁有車子、房子,就是希望我們的靈魂有安全感,起碼讓它不恐懼。一個人沒有房子是不會有安全感的,有了房子,有了安全感,然而自己的心無家可歸,安全感很快也會消失。
身體、靈魂都需要一個家,只要用心找尋就都不缺乏。
我多次提起,賺錢靠聰明,花錢要靠智慧。任何時候,不管得也好失也好,我們總有一桿秤。失去的不代表永遠失去,總是會找回來的,而找回來的不代表你會永遠擁有。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會變化,變化的時候,得的失了,失的得了,而能夠不讓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心靈起起落落的,就是我們的信仰。
幾千年下來,那么多人拜佛拜觀音,如果沒有一些神奇的加持力,沒有通過我們的虔誠心去改變一些我們的命運,這種信仰也不會傳承至今。兩個人坐在一起,彼此都有不同的能量,沒看見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們沒有空氣能生存嗎?可我們有誰看得到空氣?不知不覺中得到的加持力,是我們凡夫俗子肉眼看不到的。但是,用心能感受得到空氣的存在是因為你要呼吸,你去感受它的存在,你就發現它是那么靈活那么清晰地存在。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滿足自身生活的物質需求,人在精神層面的需求也至關重要。信仰是一種面對生命面對困難挫折可以當依靠的強大力量。
上一篇:人有些時候可以說謊
下一篇:人的一生當中要經歷很多次“從大人變成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