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和男性不同,男性在工作中、談話中,傾向于自居主導地位,而女性在工作中、溝通中,傾向于自居從屬地位。因此,在辦公室里,很多女性都自覺不自覺地尊重或者服從于年齡比自己大的同事,甚至喜歡稱呼年紀比自己大的同事為哥哥或者姐姐。在一些職場女性看來,在職場里有個“哥哥”或者“姐姐”是件好事,“哥哥”或者“姐姐”可以幫助自己,庇護自己。事實上,職場上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必須獨當一面,在辦公室里找“哥哥姐姐”,不僅不利于工作,更不利于人際。
經典案例
東北女孩徐美琳非常乖巧,從進入單位的第一天起,就尊稱大家為“哥哥姐姐”。最初,她這樣稱呼大家,大家都覺得非常親切。也難怪,聽慣了“王助理”、“孫主管”這樣程式化的稱呼,聽到徐美琳甜甜地叫一聲“哥”、喚一聲“姐”,的確讓人覺得很親切。沒想到,就是這個“哥哥姐姐”,讓幾個客戶都誤解了徐美琳的身份,誤解了公司的人員構架。
有一次,一個新客戶來公司參觀,王助理示意徐美琳為客戶端杯水。徐美琳端水進會議室的時候,王助理又吩咐她去取公司的產品目錄,徐美琳隨口就問:“哥,咱家目錄在哪兒放著呢?”客戶愣了一下,抬眼看了徐美琳一眼。中午,副經理陳莎請客戶到公司的小餐廳吃飯,飯前吩咐徐美琳到食堂去一趟,請大師傅多準備幾個菜,徐美琳回答地爽快極了,“姐,咱們有啥忌口的沒有?”中午吃飯的時候,客戶問副經理陳莎,公司是不是家族企業。陳莎正為客戶的問題感到納悶,徐美琳就闖了進來,“姐,大師傅說沒買到草魚,你看把水煮魚改成紅燒帶魚行不行?”
直到有一天,董事長來公司視察,徐美琳依舊一口一個“哥”,一口一個“姐”,聽得董事長直皺眉頭。最后,董事長在小食堂吃飯的時候,對端茶倒水、跑前跑后的徐美琳說,“小姑娘小小年紀,腿腳麻利,有眼睛架兒,不錯不錯,不過以后說話要改改,不要這么江湖。”徐美琳愣了,自己說話怎么江湖了?難道就是因為自己管男同事或者男性領導叫“哥”,管女同事或者女性領導叫“姐”么?
心理解析
職場不是家,職場稱謂就像辦公室里的電腦,統一都是清一色的windows界面,個性界面不僅不適合,還有可能被禁止。很多職場女性都不注意職場小節,都習慣稱呼年紀比自己大的同事“哥哥姐姐”。如果走出辦公室,這種稱呼有益無害,但是走進辦公室,這種稱呼就可能有害無益了。
首先,如此親切的稱呼,很可能會令陌生人,比如客戶、新同事,誤解你和被稱呼人之間的關系。其次,如此親切的稱呼,可能會令對方感到不適。“哥哥姐姐”這樣的稱呼,的確可以迅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但對于職場中人來說,這樣的拉近,很有可能打破他們自身設定的安全距離,突破他們的心理限度,從而讓他們感到不適。再次,“哥哥姐姐”這樣家庭式的稱呼,會讓領導覺得你不成熟,覺得你在刻意地“湊近乎”,甚至覺得你太“江湖”。
課程筆記
1.別在辦公室里找哥哥姐姐,你再尊敬你的同事或者領導,也不可以天天叫人家“哥哥”或者“姐姐”。在辦公室里,只有公事公辦地稱呼對方的姓和職位,才最保險最合適。
2.跟每一個同事都保持正常的關系,千萬別和某個人太過親密,更不要把某個人認作自己的“哥哥”或者“姐姐”。這樣不僅會讓人懷疑你的工作能力,還會讓人懷疑你的企圖。
3.在職場上,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公事公辦”,不要夾雜任何私人感情。如果你真的把同事或者領導當成“哥哥姐姐”,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對于同事而言,你永遠都只是同事,對于領導而言,你永遠都只是員工。
上一篇:最有效的資本是信譽
下一篇:規律生活是心理健康的保鮮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