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計劃,才有未來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每個人也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為此,每個人對于人生都有無限的憧憬,也渴望著在人生的歷程中不斷地崛起,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成功和輝煌。然而,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掉餡餅的好事一樣。要想獲得成功,要想擁有美好的、值得憧憬的未來,就一定要有計劃,才能按部就班地奮勇向前,也才能有的放矢地激發(fā)自身的力量,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
一個人制訂計劃,就好似給人生之路指明了目標和航向。一個人如果沒有計劃,就像船只在大海中失去了指南針和羅盤的指引,最終必然四顧茫然、不知所蹤。當然,制訂計劃時,既要制訂長期計劃作為人生目標,也要制訂短期計劃作為行動的指引。在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之間,還可以制訂中期計劃作為過渡。
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目光短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總是盯著眼前的利益不愿意舍棄,或者撿起芝麻丟了西瓜,導致在人生中陷入困境。實際上,這正是格局小、見識淺的表現(xiàn)。這樣的人注定一生之中都將會碌碌無為,也會與失敗糾纏不休。古今中外,但凡能夠獲得成功者,并非人們想當然的那樣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別人所沒有的天賦,反而會遭受到生活更多的磨難和坎坷。他們與失敗者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他們能夠迎難而上,擺脫困境永不輕易放棄。
有人說,沒有計劃的人,未來一定會被計劃掉。乍聽起來,這句話似乎有些危言聳聽,實際上,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從根本上來說,人固然可以在生活中隨機應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但是想走得更遠,必須計劃做指引。徐小平作為新東方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就非常重視計劃的作用,他說,一個人如果沒有計劃,那么最多經(jīng)過三天就要忍饑挨餓。的確如此。這里所說的挨餓,不是指的是吃不上飯,而是指成長停滯不前,人生缺乏養(yǎng)分。作為年輕人,我們一定要正視計劃這件事情,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認識到計劃的重要性。
在美國,有一個人名叫戈爾德。戈爾德原本默默無聞,但是當15歲的他在人生計劃表上寫滿了100多個目標的時候,他幾乎一夜成名,為眾人所熟知。除了少部分人對他的計劃慨嘆萬千之外,更多的人都對他的計劃不以為然。因為他的計劃項目眾多,而且有些計劃實現(xiàn)的難度很大。但是,戈爾德一心一意想要實現(xiàn)人生的這100多個計劃。自從15歲把計劃羅列出來之后,漫長的歲月里,戈爾德都在按部就班地完成計劃:16歲,他跟隨父親去探險,完成了第一項人生計劃;18歲,他正式離開家鄉(xiāng),開始了漫長的人生征途;20歲,他成為人人羨慕的空軍駕駛員,這樣一來,他完成計劃的速度大大提升;21歲,他就已經(jīng)去了二十幾個國家……就這樣,戈爾德始終都在為了實現(xiàn)計劃而努力。到了60歲時,他已經(jīng)完成了106項計劃,真正實現(xiàn)了人生中106個目標。他自信地認為,自己才60歲,對于所剩無幾的20多個計劃,完全有時間、有精力去完成。
戈爾德是如何做到的呢?實際上,這就像是一個小學生在周末的時候面對老師布置的、堆積如山的作業(yè)一樣,看起來千頭萬緒無法完成,但是只要沉下心來一項又一項地去做,就可以把作業(yè)一一完成。也許會慢一些,但是總歸會完成的。戈爾德也是這么去做的,就這樣不急不躁,完成一個又一個計劃,從而創(chuàng)造了平常人認為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奇跡。
人生的時光很漫長,也很短暫,如果沒有計劃,始終渾渾噩噩,無形中就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只有在計劃的指引下,每天都堅持完成相應的事情,才能積累跬步,到達千里之外。此外,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既不要過于保守,也不要過于冒進,只有那些經(jīng)過努力能夠實現(xiàn)的計劃,才能激勵人們努力進取,也才能給人帶來成就感。所以在人生中先不要急于去做什么,而是應該先以制訂計劃的方式為人生提綱挈領,這樣才能讓人生秩序井然、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上一篇:有規(guī)劃的人生才是藍圖
下一篇:有遠見,人生才有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