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看究竟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生活中,作為父母,當你的孩子纏著你問“為什么”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耐心地為他解釋,還是批評他多事、厭煩?其實,孩子開始問“為什么”,這表明他們開始展露他們的好奇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好奇心非常重要,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動力。父母要學會挖掘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的積極探索與求知。并且,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能不斷集中注意力和熱情,這也是我們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訓練的重要方法。
小娟3歲了,相對于其他同齡的女孩來說,她顯得格外活潑。
一個周末,媽媽帶她去公園玩,媽媽走在前面,小娟在后面跟著,但走著走著,媽媽發現女兒不見了。于是,媽媽四處尋找,結果發現,小娟在路邊的一片草地上專注地玩著什么。
媽媽沒有喝止小娟,而是慢慢地走過去,站在她身后,看見小娟正在用一根小木棍在撥弄著幾只小螞蟻,很專注地看著小螞蟻的活動。
“寶寶,你在干什么?”媽媽問。
“媽媽,我正玩小螞蟻。”小娟雖然回答了媽媽,但她連頭也沒回,還是再繼續觀察小螞蟻。
媽媽心想,孩子這么有好奇心,是一種好的表現。于是,回家后,她給小娟買了一些會動、會飛的小鳥,小娟很高興。
有了小玩具后的小娟便不癡迷動畫片了,她經常專心致志地觀察小鳥的各種動作。
一天,媽媽回家后,看到小娟正在拆小鳥,看到媽媽,小娟顯得很害怕。媽媽故意板著臉問:“你怎么把玩具給拆開了?”
小娟小聲地說:“我只是想看看它肚子里有什么,為什么會拍翅膀、會叫。”
媽媽很高興,因為她知道,只有會玩的孩子才會學,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培養他們的智力,于是,她鼓勵女兒說:“寶貝,你做得對,應該知道它為什么會拍翅膀。”聽了媽媽的鼓勵,小娟高興極了。不一會兒就把玩具鳥給拆開了,并對里面的結構觀察起來。
小雅媽媽做得對,會玩的孩子才會學,活潑也是一種氣質,活潑好動的孩子,總是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而這些是成才的關鍵。
的確,人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對于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我們總是想探個究竟。這一點,在孩子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常常會向父母問這問那,但很多父母,卻對此感到不耐煩,其實他們往往忽視重要的一點,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學習、成長的良機。
其實,我們的孩子都是這樣成長的:先對事物充滿好奇,然后產生了繼續探究的興趣。并且,因為對世界的好奇,孩子會經常進行各種嬉戲,在各種競賽過程中,他們學會了自信,同時,也提高了生存的技能。
具體來說,在培養孩子好奇心方面,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孩子發問,就要積極回答,不要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如果孩子問你“為什么”,父母不要以“以后你就會明白了”等敷衍、塞責的話回應孩子。父母應認識到,好奇是孩子認識世界、實現社會化的起點,如果不予以支持和鼓勵,將會挫傷其積極性。
2.為孩子提供動腦、動手的機會
生活中,你可以利用孩子好動的特點,為他們多提供動手的機會,比如,他的小玩具壞了,你可以讓孩子試著修修看,讓孩子體驗到一種自我成就感和樂趣。
3.讓孩子自己尋找答案
孩子對周圍的事感到新奇,想知道,對于這點,父母應該把探索的機會交給孩子自己,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孩子。
對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態度加以培養,不但要熱情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還要創造機會,讓孩子主動去探索、觀察,促進他們求知欲的發展。一時回答不了的問題,不能一推了之,更不能胡編亂造,而應努力與孩子一起尋求正確的答案。
上一篇:我就是不想動——培養孩子的自動自發性
下一篇:手表定律——目標清晰明確,否則你將陷入混亂